一鏡到底/為痠民正名 科學家陳志成會員專區人物科學也是話語權的戰爭。陳志成挑戰了西方科學被語言文化綁架的思維。文 王思涵攝影杭大鵬發布時間 2025.08.24 05:28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5.08.24 05:29 臺北時間痠痛研究員科學一鏡到底陳志成研究科學家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顛覆西方科學 區分痠與痛阿公、阿嬤常喊「痠(Sng)」、不是「痛」,不是敏感,而是有科學依據。今年1月,中研院研究團隊將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帶領團隊的陳志成,在英國拿到博士學位時,是生醫界炙手可熱的新星。但他沒有和老師同儕一樣,滿足於繼續深究分子細胞,而是挑戰西方科學長久以來的疼痛框架。痠覺理論的建立歷經30年。陳志成相信,生醫研究的前沿和經費規模,歐美或許領先,但台灣的科學家,也能提出關鍵的問題。科學家 陳志成小檔案出生:1965年學歷:台大動物系畢業、台大動物學研究所碩士、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神經生物學博士、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博士後研究經歷: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副所長、台灣基礎神經科學學會理事長、台灣痠痛研究學會創會理事長現職: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拜訪特聘研究員陳志成的實驗室,有如穿越迷宮。1981年籌辦成立的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不難找,中研院大門入口右邊第一棟,但電梯到3樓,你得先看懂樓層平面圖,上面的研究室編碼沒有直接排序,步道十分曲折,實際邁步,方向感更是被二側巨大的實驗冷凍設備淹沒;每次轉彎,眼前盡是白花花的日光燈、米黃色的地板;研究室的灰鐵門不是透著生冷氣息,就是提醒安全警戒標示黃黑線,幾次繞回新舊棟聯通走道,終於,聽到人聲。痠覺理論在8月登上疼痛研究權威期刊,封面上的書法字,是台大醫學院麻醉科名譽教授孫維仁的手筆。(陳志成提供)顛覆西方科學 區分痠與痛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限時優惠每月$99元 全站看到飽加入premium會員$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解鎖單篇報導已經是會員?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