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幸恩(圖)擔任記者多年,遭黃國昌吸收捲入狗仔隊偷拍政敵。(翻攝畫面)本刊調查,謝幸恩在易主前的《民報》兼職,化名「蕭依依」撰稿,一人分飾二名記者報導新聞,專門攻擊黃國昌鎖定的政敵,整起事件上月26日曝光後,當天下午她就被《中央社》高層約談。
謝幸恩在《菱傳媒》及《民報》分別用本名及化名多次發表新聞,部分獨家內容疑與黃國昌有關。(翻攝菱傳媒、民報官網)知情人士透露,謝當天看社方高層拿不出證據,仍矢口否認,以為神不知鬼不覺,但她利用曾任記者的丈夫當人頭,在《民報》按月領稿費,不只媒體圈早已言之鑿鑿,相關資料也在她被約談後遭《中央社》掌握。
謝幸恩在《菱傳媒》及《民報》分別用本名及化名多次發表新聞,部分獨家內容疑與黃國昌有關。(翻攝菱傳媒、民報官網)知情人士透露,《民報》每月支付謝幸恩稿費,領款人是謝的丈夫,在他名字後面用括弧註明蕭依依及金額,由於鐵證如山,坐實了謝幸恩兼差領雙薪。
謝幸恩在《菱傳媒》及《民報》分別用本名及化名多次發表新聞,部分獨家內容疑與黃國昌有關。(翻攝菱傳媒、民報官網)謝幸恩在《菱傳媒》及《民報》分別用本名及化名多次發表新聞,部分獨家內容疑與黃國昌有關。(翻攝菱傳媒、民報官網)除了金流鐵證,謝幸恩萬萬沒想到,出賣她一人分飾兩角的就是她自己。在採訪過程中,她曾透過手機二度發簡訊給民進黨立委林楚茵,明明使用的都是同個門號,卻在不同時間點,自我介紹是《民報》記者蕭依依,後來又傳簡訊自稱是《中央社》記者謝幸恩。
謝幸恩採訪時露餡,在簡訊自稱是《民報》蕭依依。(讀者提供)本刊取得關鍵鐵證的二則簡訊,證據顯示,2022年12月9日下4點20分,林楚茵收到來自門號0973389xxx的簡訊,內容提到「委員你好,我是民報記者蕭依依,我們有接到爆料,2020年委員與多名府院黨的幕僚有加入總統大選網軍群組,分別為小英臉書LINE戰友團媒體資訊分享群組、粉專聯合平台、二○二○反國民黨、選戰戰鬥團、94i交流等群組,不曉得是否有這件事?」
謝幸恩傳簡訊採訪,又自稱是《中央社》記者,遭識破是1人分飾2角。(讀者提供)根據簡訊內容判讀,林楚茵並未回應。過了一年半,即2024年7月3日下午1點57分,林楚茵又收到同樣來自0973389xxx的另則簡訊,內容提到「委員您好,不好意思打擾您錄影,因為今年三月,您有質詢退輔會關於涉案退除役官員…」
林楚茵反問:「請問你是哪位?」沒想到對方立即回訊:「我是中央社記者謝幸恩,跑司法路線,因為今天最高檢察署有發關於追繳涉案退除役官兵退除給與的新聞稿,所以想請教委員。」林楚茵回覆:「我要請助理了解!因為退輔會都是去識別化給資料。」但同個電話號碼居然有二個不同媒體的記者身分,即便時間點不同,也已引起林楚茵質疑。
本刊調查,蕭依依經常在《民報》撰寫司法新聞,但廬山真面目卻始終沒人見過,直至今年6月,蕭獨家報導「彰銀聲明異議成立,imB豪宅、陳歐珀競辦將重啟拍賣」,及法務部次長黃世杰在桃園立委任內,為了「SRF桃園發電廠案」控告現任國民黨立委涂權吉不起訴確定,接連修理綠營,引發林楚茵質疑該名記者的公正性;日前,隨「S姓官媒記者」為黃國昌所用的醜聞曝光,林楚茵翻找舊簡訊,才驚察謝的離譜行徑,更認定謝幸恩與蕭依依根本是同一人。
藍委王鴻薇(圖)開記者會指總統府祕書長潘孟安借住綠能大亨豪宅,竟是烏龍爆料,遭判罰50萬元。(東森新聞提供)此外,網紅韓璟最近也在臉書PO文提到:「那個什麼《民報》S姓記者蕭依依,我知道啊,2022年的時候,她曾經冒用我的名字打電話給人說是我介紹的要找人受訪。原來這人是老師的御用狗仔喔?失敬失敬。」韓璟還將手機對話截圖貼在臉書,更加印證謝幸恩有冒名騙取採訪對象的黑紀錄。
另一件令人對謝的行徑不敢苟同的事,是藍營立委王鴻薇去年爆料,總統府祕書長潘孟安過去擔任總統賴清德競選總幹事北上輔選期間,入住力能能源科技董事長楊宗名下、位在萬華價值5千萬元的豪宅,大酸「金屋藏潘」。
謝幸恩在潘孟安住處承租停車位的合約曝光,聯繫地址竟是法務部記者室。(讀者提供)為此,潘孟安提出租屋合約與每月租金匯款為憑自清,提告求償150萬元,並要求刪除臉書相關貼文,法院一、二審均判王鴻薇敗訴且須賠償50萬元。詭異的是,王當初秀出該社區的地下四樓照片,遭質疑是非法侵入住宅,潘孟安事後追查發現,謝幸恩曾在此承租車位,懷疑她協助偷拍,並將照片外流,《中央社》曾為此詢問謝,但她辯稱是幫朋友租借,此事便不了了之。
謝幸恩在潘孟安住處承租停車位的合約曝光,聯繫地址竟是法務部記者室。(讀者提供)不過,本刊取得謝幸恩當初的車位租約發現,合約起訖時間從2023年9月28日至2024年3月28日共6個月,月租金5千元,車號RDW-xxxx,通訊地址留的是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30號6樓,經查竟是法務部6樓記者室。
依常理而言,不論租屋、租車或租車位都須由當事人出面承租,因為須承擔法律上的民、刑事責任,究竟謝幸恩是幫誰租車位?莫非是幫黃國昌代租欲執行任務?此外,承租車位時間為何僅半年?目的為何?代為承租的法律風險責任不小,加上該輛車懸掛租賃車牌,又是誰出面承租?何況眾多記者皆知謝平日以機車代步,在此租汽車車位,背後恐隱藏更多不為人知的祕辛。
國民黨台北市議員張斯綱爆料時任監院祕書長李俊俋濫用公務車,圖片疑來自黃國昌狗仔隊。(翻攝張斯綱臉書)此外,謝與黃國昌互動頻繁,在司法圈早已不是祕密。去年3月,《自由時報》報導〈孫道存生前受太電金援,嫩妻作證請回、胞弟孫道亨二五○萬交保〉一文,提到此案由黃國昌向北檢告發,黃質疑檢方洩密,在立法院質詢時氣急敗壞公開痛罵檢察總長邢泰釗,逼得邢說出「痛心疾首」,彷如檢方真的洩密。
王鴻薇質疑陳時中與王必勝「玩很嗨,重情重義重粉味」,結果是醫界舊識餐敘,烏龍爆料照片即出自黃國昌狗仔隊。(翻攝王鴻薇臉書)徐巧芯爆料陳時中餐敘照片,照片來源也出自黃國昌狗仔隊。(翻攝徐巧芯臉書)侯漢廷曾爆料檢察官吳乃仁大啖米其林美食,照片同樣出自黃國昌狗仔隊。(翻攝侯漢廷臉書)外界不知,當初北檢針對此案發動搜索約談時,一群記者在北檢發言人辦公室閒聊,謝幸恩提到日前曾寫過北檢重啟偵辦太電掏空案的獨家新聞,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席間有人當面質疑謝的消息來源就是黃國昌,形同黃左手放新聞操弄輿論,右手卻公然砲轟洩密,害檢方背黑鍋,離譜行徑宛如雙面人。
外界懷疑黃國昌吸收謝幸恩藉撰稿發文操弄輿論。(翻攝DearNaNa YouTube直播)《中央社》屬於國家通訊社,經費幾乎一半來自中央政府編列預算補助,即便不屬於公家機關,但也禁止在外兼差,一般民間公司或傳播媒體,更禁止利用上班時間賺外快。離譜的是,謝從事相同性質的採訪撰稿工作,侵害原雇主《中央社》權益,恐涉及《刑法》5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背信罪,不只個人會吃上官司,也會害《中央社》坐實監督失靈之實,相關人員督導不周,恐遭一併檢討,媒體公信力更是跟著陪葬。
謝幸恩雖請辭,中央社(圖)仍未停止調查,不排除提告且求償。(翻攝維基百科)隨著謝幸恩遭黃國昌吸收事件曝光,《菱傳媒》社長陳申青跟著發聲明,等於間接承認與黃密切合作的關係,不免讓外界驚覺,自從柯文哲案爆發後,《菱傳媒》曾發出多篇獨家新聞,包括「檢廉赴一銀查扣神祕保險箱,全面追柯文哲親友金流」「柯文哲的冷錢包找到了!關鍵金鑰下落不明,京華城案進入查虛幣戰場」「柯文哲疑被查到不明金流,北檢考慮改用收賄重罪聲押」等。
然而,知道這些偵查內容的人除了檢調以外,就是柯文哲的辯護律師鄭深元等人。
《菱傳媒》與黃國昌互動頻頻,幾度獨家報導檢廉查扣柯文哲冷錢包與保險箱,害北檢慘背洩密黑鍋。(翻攝菱傳媒官網)最詭異的是,《菱傳媒》報導檢廉扣保險箱新聞後,民眾黨馬上痛批檢調洩密。此外,《菱傳媒》當時報導柯文哲住所被搜出冷錢包一事,提到檢調早在8月30日及9月27日二波、共77處地點大搜索後就已查扣,但北檢經過查證早已排除冷錢包與柯涉貪有關,但《菱傳媒》卻報導檢調目前正在破解冷錢包,指辦案人員若取得關鍵金鑰「助記詞(Seed Phrase)」,就能上公鏈比對虛幣與交易紀錄是否與賄款有關等,依照文章鋪陳內容來看,等於早把柯文哲釘在牆上。
《菱傳媒》與黃國昌互動頻頻,幾度獨家報導檢廉查扣柯文哲冷錢包與保險箱,害北檢慘背洩密黑鍋。(翻攝菱傳媒官網)不過,民眾黨包括陳智菡等人,藉此痛批冷錢包就這樣炒作二個月,外界一直說柯有冷錢包,檢調查不到,柯文哲卻被鋪天蓋地影射有比特幣。
由於民眾黨順著文章邏輯痛批北檢,加上專案小組雖然扣得冷錢包,但沒有助記詞就無法破解的窘境,只能連連挨轟,如今看來,利用操作輿論再趁機批評檢調洩密且查不出所以然,企圖暗助柯文哲官司脫身,此等餵養新聞給特定記者,再製造假輿論回應的產業鏈,已形同假新聞一條龍,恐怕都與黃國昌狗仔集團有關,背後的暗黑勢力,隨著相關事證曝光後,也將跟著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