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真/協調出藍白合完成政黨輪替 專訪羅智強:找回非屈辱的兩岸和平

mm-logo會員專區時事
羅智強自許是最接地氣的黨主席候選人,勤走基層爭取黨員支持。
羅智強自許是最接地氣的黨主席候選人,勤走基層爭取黨員支持。
國民黨主席之爭上演世代交鋒,獲得不少黨內立委力挺的藍委羅智強接受本刊專訪表示,黨主席最重要的任務,是協調出2026年藍白合最佳機制,並在2028年完成政黨輪替,羅自信地說:「執行藍白合,我是最適人選!」對中國軍事進逼,羅智強主張,中方任何武力應退回海峽中線,確保台灣戰略縱深,台灣應以跟對岸「治權相互承認、主權互不否認」為目標,他當黨主席的使命是找回有尊嚴、非屈辱式的兩岸和平,被中共欺壓一定要抗議,並設法尋求解方。
6人競逐的國民黨主席選情白熱化,候選人羅智強全台跑透透,出席黨員座談會及政見說明會,教師節連假前,他在國會辦公室接受本刊專訪,談到目前黨主席選情,笑稱:「我目前坐一望一。」毫不在意外界的看好度及民調的他解釋,打選戰連這點自信心都沒有,要怎麼帶領整個黨迎接挑戰?他自許「最接地氣候選人」,深知自己與其他候選人的區隔,更認為是優勢之一。
Box_2025-09-29.jpg

信奉三段論 不屈辱不戰爭

「我做事不太看風向,始終堅定自己的立場。」羅智強舉例,他一路走來反對台獨、捍衛中華民國的心從未變過,但現在黨內很多人,只因「中國」兩字被嚴重汙名化,就連黨名中國國民黨的「中國」二字都不敢說出口,「當捍衛自己的政黨都做不到,要如何說服社會大眾來支持你?」就好比台獨主張過往未贏得多數認同,但民進黨勇於捍衛這個價值理念,主流民意其實不斷更迭,堅定信仰者終能勝出。
兩岸議題從2016年大選後已成為藍營弱項,黨內主張調整論述的聲浪不斷,對此,羅智強直言:「這個觀念是錯誤的!」為討好選民動輒改變立場,沒勇氣堅持自己核心價值的政黨,根本不可能贏得政權;以自身經驗來看,他始終堅持中華民國三段論,「我是台灣人,我是中國人,我的中國是中華民國。」這命題符合一中憲法架構,他向來如此主張。
20250930inv001 (2)_2025-09-29.jpg
共機、軍艦頻繁擾台,一再逾越海峽中線,觸動國防敏感神經。(翻攝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不過,羅智強強調,他雖信奉中華民國三段論,仍希望兩岸和平,因此每當中共軍機繞台或外交打壓台灣,他都第一時間予以譴責,當選黨主席更會要求中方任何武力退回海峽中線,以確保台灣戰略縱深,「這是國民黨主席該做的事,就算惹得中共不高興,那又怎麼樣?」他當黨主席的使命是找回有尊嚴、非屈辱式的兩岸和平,被中共欺壓一定要抗議,但也會設法尋求解方,兩岸不能走向烏俄戰爭這最壞結果。

力促藍白合 提名強者勝出

藍營黨魁誰能勝出,各方關注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是「誰最能整合藍白」,羅智強指出,他和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代理主席黃國昌互動良好;其他候選人都提出政見,允諾當選後會拜訪黃國昌,「我當選沒這問題,因為天天針對立法院預算、修法議題和黃聯繫,也與柯建立情誼與默契。」
20250930inv001 (5)_2025-09-29.jpg
羅智強(左)曝與柯文哲(右)有私交,有把握能推動藍白合,下架民進黨。
羅智強評估,有了2024年藍白沒合的慘痛經驗,藍白雙雙被綠營以司法手段,抄家式地清算、打壓,「藍白不合的機率已經小很多,如果最後還是鬧分裂,那大家都是罪人。」
20250930inv001 (1)_2025-09-29.jpg
主席選舉6搶1參選爆炸,羅智強仍有自信能勝出。
被問到藍白合機制,羅智強說,重點在於公平、公正、公開,讓彼此信服,其中最基本的原則是「強者勝出」,他傾向進行二階段協調,藍先處理好黨內提名,再與白營協調,而2026年九合一選舉,可視為藍白合試金石。
針對2028總統大選,羅智強表示,自己不會是角逐總統人選,未來不論是台中市長盧秀燕、立法院長韓國瑜、台北市長蔣萬安,甚至是還未浮上檯面的人選,有意願者才會納入初選機制,所以會先徵詢當事人意願,接著透過民調比輸贏。
民調方面,羅智強規劃找九家具公信力、藍軍可接受的民調公司來做,參選人也能推薦,屆時將採「對比式」民調,把綠營最強者當作假想敵,接著以「積分制」計算分數,也就是在一家民調公司勝出,就拿下一分,分數累積最高者,就代表藍營出戰,或再與民眾黨進行協調。

除大選敗因 目標重返執政

羅智強進一步說,2026年提名,尋求連任的藍營縣市,基本上採取「現任優先制」,讓優秀縣市長無後顧之憂;其次非藍營執政縣市,建立徵詢機制,決定最強人選。
20250930inv001 (3)_2025-09-29.jpg
辯論會交鋒,羅智強(左2)堅持不謾罵攻擊,以維繫黨內團結。(中天新聞提供)
羅智強對議員選舉特別有想法,力主提名要因地制宜,不論提名數額N+1、青年加權或戰功原則等都能納入辦法,且一定要參酌縣市長候選人的意見,不只拓展議會席次,重要的是小雞(議員)要能幫助母雞(縣市長)勝選。
羅智強不諱言,自2016年以來,藍營在大選寫下五戰三敗成績,他把二敗歸咎於內鬥,像是2020、2024年總統大選,敗戰主因是黨內有兩個太陽,如今他消滅其中一個太陽—主張這任黨主席不能參選2028,盼黨內能團結一致,一起努力重返執政。
至於2016年大選挫敗導致國民黨失去政權,羅智強認為關鍵在兩岸議題,藍營執政兩岸關係進展得很快,在經濟等方面取得成果卻也引發疑慮,藍軍內部自此浮現路線之爭,一派認為應調整兩岸論述,另一派認為要延續九二共識。
20250930inv001 (3)_2025-09-29.jpg
羅智強認為在野黨的主戰場就是國會,黨主席要能帶領立委作戰。
分析過去國民黨執政經驗,羅智強認為,兩岸關係穩定的重要基石就是九二共識。當初馬政府規劃的兩岸關係路徑為,雙方先建構對九二共識的基礎認定,即「主權互不承認、治權互不否認」,我方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中方也不承認中華民國主權,但相互尊重,中方不否定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治權,我們不否認他們在中國的治權,長遠目標則是「治權相互承認、主權互不否認」,當然有一定難度,他當黨主席會致力推動落實。

兩強都交好 適度疑美疑中

「兩強之間難為小,除了重視兩岸議題,美台關係也要好好處理。」羅智強指出,台灣要靠智慧才能在美中兩強間安身立命,因此兩邊都要交往,跟中國交往就是與美國交往的籌碼,跟美國交往就是和中國交往的籌碼,兩邊都交往才會握有雙邊籌碼;台灣更要適度的疑美、疑中,不能逢美、逢中必反或照單全收。
20250930inv001 (2)_2025-09-29.jpg
2024總統大選,藍白合一度有譜,最後因民調喬不攏而破局。
羅智強舉例,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實施美國優先政策,掀起各國反彈聲浪,不只台灣有疑美論,全世界都有類似質疑,「疑美不等於反美,甚至有助美台進一步深化彼此關係。」
不管是藍白合、重返執政、處理兩岸及美台關係,羅智強說黨主席都沒有迴避空間,他已做好承擔重責大任的準備,就像對自己的選情有百分之百把握,「相信黨員會做出智慧的選擇!」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