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幕/鄰居揭社會安全網漏洞 桃園8歲男童爆凌虐猝死疑雲

mm-logo會員專區時事
桃園一名8歲男童昏厥送醫後,醫生發現他身上布滿新舊傷痕,疑似遭虐,遂依規定通報相關單位。
桃園一名8歲男童昏厥送醫後,醫生發現他身上布滿新舊傷痕,疑似遭虐,遂依規定通報相關單位。
桃園市大園區一名就讀小學3年級的8歲男童,9月中疑似在家中浴室休克昏倒,送醫搶救4天後不治身亡,原以為是單純的意外案件,但醫院發現他身上有多處新舊傷痕,加上曾有家暴通報紀錄,檢警已介入調查。本刊接獲男童鄰居爆料,社工家訪都只做表面功夫,未落實調查工作,才錯失阻止憾事發生,本刊藉投訴人的觀察與還原,逐一拼湊出男童可能受虐的軌跡,希望司法能查出真相,避免慘劇重演。
9月13日早上9點左右,桃園大園一處社區警衛接獲住戶通報,表示家中男童疑似癲癇發作,在浴室昏倒,已撥打119求救,要警衛讓救護人員進入社區。救護車抵達後,救護人員在警衛引領下,上樓將男童抬上擔架,邊施行急救措施、邊將男童送醫。平靜的週末假日突然來了救護車,讓社區居民議論紛紛。
20251002soc005 (3)_2025-10-02.jpg
桃園市議員黃瓊慧在男童過世新聞曝光後,在社群po出男童曾遭家暴的資訊。(翻攝黃瓊慧Threads)
20251002soc005 (1)_2025-10-02.jpg
救護人員到場時,男童已經沒有意識,身上仍穿著前一天回家時的衣物。(當事人已經變裝處理,讀者提供)

母親繼父 曾不當管教

男童到醫院後被直接送入加護病房,病況急轉直下,醫師診斷出有腦部腫脹、肝腎衰竭等症狀,身上更有不明瘀青腫塊等新舊傷痕,疑似受虐,旋即依程序通報相關單位。
4天後,9月16日晚間,醫院宣告男童不治。隔日,檢察官前往進行初步相驗,發現男童眉心有約2公分傷痕,右眼瘀青紅腫,背部、大腿內側及腹部均有瘀痕。儘管傷痕與死亡有無關聯仍待調查,但這些傷勢並非單純跌倒,更非短時間內造成,檢察官隨即安排解剖採檢,以釐清死因。
20251002soc005 (2)_2025-10-02.jpg
男童到院後被送往加護病房急救,4天後宣告不治,法醫已進行解剖,以釐清確切死因。
就在男童死因成謎之際,桃園市議員黃瓊慧在社群發文表示,經向社會局了解,該家庭曾有母親「管教不當」的通報紀錄。今年5月時,母親怪罪男童沒照顧好2、3歲的弟弟,吵到她睡覺,因此生氣咬了男童的手及捏大腿;也因曾有管教不當的通報,讓男童遭凌虐猝死的可能性升高。
本刊進一步掌握,除了黃瓊慧所述情況外,男童也曾遭繼父家暴。男童的父母離婚後,母親改嫁,與現任丈夫生下2名弟妹,男童在家中被當外人,繼父也曾聲稱男童太過調皮,夥同親友聯手「教訓」,而留下不當管教的紀錄。
最可疑的是,男童家長第一時間向警衛表示孩子是癲癇發作,男童過世後又說是「食物中毒」所致,前後說法矛盾,引發質疑。投訴人A先生說:「新聞都說孩子身上有新舊傷口,如果是食物中毒,哪來的瘀青?而且食物中毒的話,醫生驗血就好,幹嘛去檢查孩子身上傷勢?實在令人難以相信這只是單純的意外!」

拽耳拖拉 剃光頭懲罰

另名社區住戶則表示,該家庭搬入社區約4、5年,男童母親在2、3年前相繼生下弟妹,但早在男童幼兒園時期,就經常獨自一人搭乘電梯上下樓;誇張的是,社區電梯需磁釦感應才能按樓層,男童父母常未替他刷卡,導致孩子只能先進入電梯,等其他樓層住戶呼叫電梯,才能跟著一同下樓去大廳等娃娃車接他上課。
20251002soc005 (9)_2025-10-02.jpg
投訴人表示,男童回家後需先以大廳電話通知父母親,再由警衛刷電梯卡讓他上樓。(當事人已經變裝處理,讀者提供)
「我常在上班時遇到他,電梯裡只有他一個人。」該名住戶回憶說,那時自己會幫忙刷磁釦帶男童下樓,看男童獨自背著幼兒園書包,靜靜等娃娃車來,覺得既心疼又心酸,這種狀況一週至少會遇到3、4次。
男童升上小學後,改搭免費巴士上下學,但放學後都在大廳櫃台電話通知父母,再由警衛幫他刷卡上樓,若遇到父母不在或不方便,就會在櫃台內玩警衛的手機、平板打發時間,還曾因肚子餓向警衛討餅乾吃。
20251002soc005 (8)_2025-10-02.jpg
社區監視器拍下男童前一天放學回家的身影,社區住戶們想不到隔日竟就天人永隔。(當事人已經變裝處理,讀者提供)
案發前一天放學後,男童曾開心地向警衛表示:「我長了兩排牙齒喔!」沒想到隔天就發生憾事,男童的身影永遠消失在社區裡,許多鄰居都為此感到不捨。
鄰居B同學指出,曾見男童母親拽著孩子的耳朵,從大廳拖到50公尺外的電梯,孩子不斷掙扎求饒,但母親仍未放手;其他鄰居還經常在凌晨時分聽到男童家傳來高聲斥責與孩子哭泣聲,男童也常在家門口罰站,有一次因為「不乖」被繼父剃成光頭懲罰。
20251002soc005 (6)_2025-10-02.jpg
「虐童零容忍」不該只是口號,社福單位在執行相關訪視業務時,應發揮專業、防範悲劇於未然。

社工訪視 陪玩就離開

鄰居們長年觀察下來,心中早已浮現不安,直到社工開始來訪視,更確認男童父母真的「有問題」。
A先生表示,社工面對住戶詢問,僅回應:「孩子很皮,所以來陪他玩。」大家認為應是礙於法規不便說明,就不再追問。
有住戶觀察到社工來訪多次,卻很少上樓訪視,只在大廳或社區對面公園陪男童玩2小時左右便離開,而社工的解釋竟是「男童母親不開門」,只能請男童獨自下樓確認狀況。
「小孩哪個不皮,不然社工怎麼不來陪我家孩子玩?若孩子已有被家暴的通報紀錄,社工訪視卻僅以陪玩帶過,社會安全網有何作用?難道不能通知警方陪同介入嗎?男童身上舊傷只要翻開衣服就能看到,社工有檢視嗎? 」A先生不滿地質疑道。
20251002soc005 (5)_2025-10-02.jpg
桃園市社會局在案發後,已針對男童學校同學進行輔導,但對相關細節則不願多談。

兩友造訪 遭疑不單純

B同學進一步透露,社工大概每週來訪一次,案發前的11日晚間,有成功進到男童家中訪視,約一個半小時後離開,但隔天12日晚間有2名友人來拜訪男童父母,一位是當晚離開,另一位則待到隔天早上才走,沒多久男童就被送醫急救。
A先生認為,既然男童繼父曾有夥同親友教訓小孩的紀錄,檢警應將這2名來訪友人列為關係人,且男童前一天放學和送醫時,穿的都是同一件衣服,顯見根本未沐浴更衣,有違一般家庭照顧小孩的常理,相關單位應儘快釐清其中緣由。
20251002soc005 (4)_2025-10-02.jpg
A先生等人認為社工被男童母親拒於門外時,應該尋求警方介入,否則就失去訪視意義。(翻攝桃市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官網)
檢警將在法醫鑑定報告出爐,發動新一波的偵查作為,然而A先生等人都覺得,不管導致男童直接死亡的原因為何,男童父母的教養方式絕對難辭其咎,希望司法能盡快還男童公道,也呼籲相關單位別讓通報、訪視作業淪為形式,不然悲劇只會不斷重演。
★《鏡週刊》關心您:不良行為,請勿模仿
★ 《鏡週刊》關心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侵害、性騷擾,請立刻撥打110報案,再尋求113專線,求助專業社工人員。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