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便當烘豆到咖啡渣襯衫 這位烘豆師寫下黑金傳奇會員專區美食旅遊路易莎創辦人黃銘賢從烘豆師到推動咖啡渣再生,讓咖啡豆有了新生命。文 牟迎馨攝影牟迎馨主播智偉發布時間 2018.06.20 14:00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烘豆咖啡黑金路易莎路易莎咖啡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這是我第一台烘豆機。」路易莎咖啡創辦人黃銘賢拿起燒得焦黑的便當盒,從埋頭鑽研烘豆的窮學生,到年營收17億的咖啡王國,他卻把話題聚焦在咖啡渣,眼睛笑瞇成一條線說:「我身上穿的襯衫是咖啡渣做的。」 路易莎是本土咖啡品牌的龍頭,門市即將邁入400家。從一個5坪大的小店起家,路易莎的連鎖加盟店即將突破400家,竄居為台灣本土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今年6月,路易莎邁入第12個年頭,黃銘賢坐在自家的咖啡館,聊的不是版圖拓張,而是咖啡渣。這是黃銘賢的第一台「烘豆機」。「我是一個烘豆師。」黃銘賢這樣打開話匣子,滿腔熱情寫在臉上,他轉身拿出自己做的烘豆工具,便當盒用鐵絲纏住握把,鐵蓋是奶粉罐切割而成,「每次只能烘50到100克不等的生豆。」黃銘賢記憶猶新那一段甘苦滋味,那是他踏上烘豆之路的第一場實驗。如今,路易莎每天賣出近萬杯咖啡,「每個月產生的咖啡渣就有45噸。」黃銘賢用另一種角度看待咖啡經濟。這數字只是冰山一角,台灣人愛喝咖啡,根據財政部統計,2015年台灣人喝掉28.5億杯咖啡,平均每個月製造900噸咖啡渣,咖啡喝下肚,那咖啡渣去了哪裡?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限時優惠每月$79元 全站看到飽加入premium會員$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解鎖單篇報導已經是會員?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