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團的故事三】誰說部落歌唱家只能唱卡拉OK 歐洲參賽開啟走向世界的夢想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媽媽邱慧貞(右)罹患紅斑性狼瘡,范仲瑋(左)在家會幫忙拿藥、做家事。
媽媽邱慧貞(右)罹患紅斑性狼瘡,范仲瑋(左)在家會幫忙拿藥、做家事。
范仲瑋在母親生病期間加入了家扶基金會,今年暑假,他除了去高海拔山上幫姑姑採摘水蜜桃,也去參加家扶舉辦的夏令營。小小年紀的他扮演照顧者角色,在家裡,他會幫母親拿藥、掃地、洗碗,是媽媽口中的乖兒子。一家人靠父親在桃竹苗地區做板模工維生,回到家往往已經超過晚上8點,但一有空,范仲瑋會跟爸爸一起用手機看《WWE世界摔角》。

認識音樂 多元面貌

練習合唱團以後有什麼改變?范仲瑋說:「一開始我不喜歡唱歌,跩跩的,老師講什麼我都不聽,滿腦子想著跑田徑。老師訓練很嚴格,一年以後才比較喜歡合唱,因為可以學到很多語言,英文的、台灣的、原住民的。」
穿泰雅族團服站上舞台,獨唸布農語帶領合唱團,合唱團帶給他對原住民傳統的認同,還有走向世界的渴望,「我想要多出國看看,以前我的夢想就是出國玩,一直在台灣很像井底之蛙耶!」這次去維也納,他感受到不同的風土人情:「很多城堡、教會,不像台灣雜七雜八。人們從早到晚都在聊天,會找朋友坐在草地上吃東西,不會一直玩手機。」
校長徐榮春(左)說,成立合唱團是為了讓孩子們多接觸音樂藝術。(翻攝自臉書)
第一次出國就得了金牌,那像是一次奇蹟夢幻之旅,還會有第2次嗎?校長徐榮春說,現正計畫讓嘉興國小本校和分校的合唱團一起合作,明年夏天,準備去德國參加比賽。范仲瑋的樂譜上做滿了強弱、快慢等不同記號,還寫下:「要出國,加油!」等為自己打氣的字句。暑假過後,范仲瑋即將升上6年級,他期待新來的轉學生,期待合唱團練習,更期待明年夏天再次出國。
從夢幻回到現實,時間是下午,部落裡的長輩們聚集在一起,喝些酒,唱幾首卡拉OK。校長徐榮春說:「在部落,唱歌跟喝酒常常扣在一起,部落的孩子其實都是很好的歌唱家,但能唱的都是卡拉OK,我覺得很可惜。」學校裡的音樂課一週3節,加上合唱團體訓練,打開孩子們對音樂的認識與想像,「他們會知道音樂其實很多元,將來的生命也可以很多元。當他們聽見自己的聲音可以和諧地合在一起後,會知道自己做了很不一樣的事,藉由幾次表演、比賽,他們的聲音被別人聽到,我很清楚觀察到,他們跟以前不太一樣了。」徐榮春說。
孩子們從不會看五線譜到出國比賽,全靠指導老師謝馨蓮(左上2)與黃怡嘉(左上1)一路指導。(翻攝自臉書)
究竟哪裡不一樣,一時之間也說不清楚。後來我們訪問了范仲瑋的班導師兼音樂老師黃怡嘉,她說,范仲瑋開始會去圖書館借音樂家傳記來閱讀,去維也納時還買了音樂盒,打開是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或許,當他偶爾打開音樂盒,像是轉動一把通往世界的鑰匙,傳出來的是夢想的聲音。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