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次演奏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以下簡稱《拉三》),第一個問題即是第一次演奏《拉三》的心情?「我接觸拉赫曼尼諾夫其實非常的晚,大概二十歲左右吧,彈《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那已經是到美國的時候,第一次聽到《拉三》應該是12、13歲的時候,看了一部電影《鋼琴師》(Shine)。 這首曲子不但技巧上很難,而且相當複雜,但卻是拉赫曼尼諾夫真實內心的表達,曲子充滿自我懷疑、痛苦,心理跨度很大,要將不同的情緒合而為一,演奏《拉三》是非常艱鉅的任務,演完之後,會讓音樂家感到非常虛脫,但我相信沒有人可以拒絕拉赫曼尼諾夫。」
【丹尼爾‧特里福諾夫專訪二】為征服宛如大象的艱難樂曲 他沉入泳池中練習
訪問推遲到他練琴結束,在回到飯店之後,吃晚餐前進行,採訪時間約莫是一曲《莫扎特第23號A大調鋼琴協奏曲》的長度。
水中彈奏 練延展性
是了,當然是《鋼琴師》了。這部1996年出品的電影,描述澳洲鋼琴家大衛‧赫夫考(David Helfgott)和父親之間的衝突,赫夫考在比賽中演奏父親從小就想讓他演奏的《拉三》,結果精神崩潰。該作品以其濃烈的情感表達和艱深的演奏技術聞名於世,常被認為是「最難演奏的鋼琴協奏曲」,連作曲家本人拉赫曼尼諾夫也說這部作品太耗心力和體力,「我把這部作品寫得跟大象一樣。」據說拉赫曼尼諾夫在首演之後,也因為太過疲累,而拒絕了觀眾的安可。
但沒有任何一個鋼琴家可以拒絕這個鋼琴曲中的聖母峰:「當我來到美國,我試著分析拉赫曼尼諾夫的音樂,發現詮釋這部作品需要靈活的肩膀與整個上半身的肌肉。然後我開始在游泳池中練習彈奏拉赫曼尼諾夫。」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