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自己哭番外篇】告與不告的政治哲學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鄭麗君說話時著重脈絡與論述,我們在文化部辦公室的訪談,像在上一堂公民社會課。
鄭麗君說話時著重脈絡與論述,我們在文化部辦公室的訪談,像在上一堂公民社會課。
採訪鄭麗君這天,是6月4日。我們問鄭麗君30年前的今天,19歲的她在哪裡?(這天她還沒過生日,是49歲。)當時她讀台大哲學系,已開始參加社會運動。她說知道消息是隔一天看到新聞了,當時台大學生們準備發起紀念行動,大家開會討論怎麼為中國受鎮壓的學生發聲。
那是1989年,解嚴後第2年,鄭麗君回想,說那幾年發生好多事件,第一個浮出心頭的,是4月7日的鄭南榕自焚。30年過去,為民主自由而消失的生命成了歷史記憶。
鄭麗君曾參與野百合學運,抗議地點在中正紀念堂,為威權而蓋的建築與廣場,也是爭取民主自由的地點。當年經歷社會運動的學運份子,隨著政黨輪替,一一躍居政壇。隨著體制變化,中正紀念堂的轉型,也由當年爭取民主自由的學運份子執掌。
我們以此提問,而鄭麗君也以嚴肅正經的態度回應,不過,可能是太嚴肅太正經了,訪談內容因此成了冗長的演講。
問:太陽花學運時,學生衝進行政院意圖佔領,遭政府提告,你擔任立委時,曾二度質詢前行政院長毛治國、張善政,希望能撤告,這件事一直到林全擔任行政院長,才終於撤告。為何你認為需要撤告?去年中正紀念堂遭潑漆,回復需要修繕費用,今年立委柯志恩質詢你,問文化部要不要告?你回應轉型正義需要的是和解。而在出席華視的關懷演藝人員春節餐會時,老藝人鄭惠中不滿你支持去蔣化,打了你一巴掌,有許多人認為此舉傷害了台灣民主,應該提告,但你沒提告,大家認為你態度太軟弱,為何你不提告?告與不告,對你來說反應的一種政治哲學嗎?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