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浮腫容易累?當心身體濕氣重!彭溫雅教你3道除濕機食譜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夏季體內濕氣重,彭溫雅教你DIY除濕食譜。(台灣商務印書館提供)
夏季體內濕氣重,彭溫雅教你DIY除濕食譜。(台灣商務印書館提供)
夏天到了,吹冷氣吃冰想消暑,卻反而感到手腳冰冷、無精打采、提不起勁,有時甚至還有點浮腫?小心,你體內的濕氣可能已經變成「濕邪」!擅長漢方養生的溫亞中西醫聯合診所所長彭溫雅,就要教你靠吃來幫身體好好除濕除濕。
彭溫雅在新書《彭溫雅醫師的濕氣調理全書》裡寫道,中醫所謂的「濕氣」,是人體中正常水分的總稱,包括體液、組織間液、宗氣、營氣、衛氣等水濕代謝相關的濕氣,濕氣不足會引起「燥邪」,但如果濕氣太過,影響人體健康,便成為「濕邪」。
濕邪又可依來源分為「內濕」與「外濕」,外濕指外界濕氣透過口鼻或毛孔侵入體內,例如梅雨季節悶濕、久居濕地、淋雨出汗沒擦乾身體;內濕則是體內的濕氣無法透過發汗或尿液排出。濕氣重的具體症狀可能包括:舌苔又白又厚又膩、舌頭肥大兩側有齒痕、起床後感覺四肢沈重、無精打采易疲倦、下肢浮腫、大便沖不淨、小便淋漓不盡等。
台灣空氣濕度高,夏季氣候悶熱,在高溫高濕的環境裡,大汗淋漓乍看排濕,卻可能讓濕氣從大開的毛孔入侵,炎熱貪涼吃冰,也容易出現腸胃型感冒,讓濕氣聚積體內,若是整天待在冷氣房裡,濕氣就更難藉汗液排出了。彭溫雅建議可透過加強排汗的方式,讓濕邪流出體外,例如運動、蒸汽浴、泡澡,或是運用熱性藥材「三伏貼」對穴位熱刺激,達成祛濕排寒的效果。
彭溫雅也示範3款適合夏季的日常祛濕飲食,「仙草茶」可降火氣、消暑解熱,「四神湯」溫補脾胃、增強利濕,「玉竹紅棗水鴨粥」則滋陰潤燥、健脾補氣,大部分材料在中藥行都能輕鬆購得,適合在酷暑期間用來調理身子,祛除多餘的濕氣。
夏季排濕飲品:仙草茶。(台灣商務印書館提供)

仙草茶

材料:仙草乾120g、蜂蜜(後下)適量、水800cc。

作法:

  1. 把仙草乾剪成小段,洗淨瀝乾備用。
  2. 煮沸清水,放入仙草乾,以大火煮20分鐘,再以小火煮3小時,加適量蜂蜜調味,溫服。

保健作用:

仙草是一種草本植物,富含多醣膠質,使得仙草的莖葉具有黏性,而這樣的膠質具有保水保濕,養顏美容的功效,仙草同時有降火氣、消暑解熱的效果,在炎炎夏熱可以消除暑氣、去濕排濕。

夏季排濕湯品:四神湯。(台灣商務印書館提供)

四神湯

材料:淮山40g、蓮子40g、芡實10g、茯苓10g、薏仁40g、當歸10g、瘦排骨600g、鹽(後下)適量、水1000cc。

作法:

  1. 排骨洗淨,川燙,切塊。其餘材料洗淨,備用。
  2. 煮沸清水,放入所有的材料(鹽除外),以大火煮20分鐘,再以小火熬煮90分鐘,下鹽調味,即可食用。

保健作用:

四神湯是傳統台灣小吃,可以利濕氣、健脾胃、固腎補肺、養心安神、增強免疫力。原本四神湯只有淮山、茯苓、蓮子、芡實四味藥材,為了增添香氣,加入了當歸;為了增強利濕的作用,加入了薏仁。排骨本身也提供很好的蛋白質,此道湯品溫補脾胃,營養又健康。

夏季排濕粥品:玉竹紅棗水鴨粥。(台灣商務印書館提供)

玉竹紅棗水鴨粥

材料:

老鴨1隻、白米1/2 杯、薏仁40g、玉竹30g、紅棗25g、枸杞5g、花旗參5g、白朮5g、茯苓5g、甘草5g、薑片2片、鹽(後下)適量、米酒(後下)1~2匙、水1000cc。

作法:

  1. 老鴨洗淨,去除尾部及內臟,切成八塊,川燙;其餘材料略為沖洗。
  2. 煮沸清水,放入所有材料(除了鹽和米酒)。用大火滾20 分鐘,再以小火熬煮90 分鐘,放入鹽和米酒,增加香氣。

保健作用:

玉竹可潤燥止渴、花旗參可以滋陰補氣、老鴨有滋陰補血的效果,在夏天當粥品食用,可以緩解夏季炎熱、適合體內有熱的民眾食用。同時白朮健脾利濕、茯苓淡滲利水、薏仁清熱利濕,非常適合夏季容易中暑、又濕氣重的體質。

彭溫雅致力推廣中西醫整合養生觀念,經常分享漢方養生、中西醫美容等健康議題。(翻攝自彭溫雅臉書)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