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鮮魚屋,拿著剁股刀的吳老闆,立刻放下手邊工作,和鄭鴻君勾肩搭背話家常,看得出是麻吉常客。小店開了十幾年,吳老闆深信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每當魚販通知有「鮢過魚」到港,他不惜凌晨1、2點動身前往魚市選貨,偶爾還得跟大盤商魚販套交情,才能先預留魚排、魚肝等特殊部位。

吳老闆表示,「鮢過魚」體型大,光魚頭就占魚身1/2重量,早年經濟價值不高,只有台灣人與大陸人愛吃,魚種分布在台灣南部、澎湖、中國南方海域、菲律賓、印尼、澳洲、關島等地,「澳洲人曾經調查,發現『鮢過魚』行情價格低於市場,近年隨著數量越來越稀少,得靠遠洋撈捕供應,現在已經沒有便宜的魚可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