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相人間】商場人家後來怎麼了 我曾待過中華商場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1985年,中華商場最熱鬧的第5棟,1樓有哥倫比亞、米高梅唱片行;2樓麵店、便當店當時已因惡性競爭,逐漸被西服店取代;3樓為住家。(聯合知識庫)
1985年,中華商場最熱鬧的第5棟,1樓有哥倫比亞、米高梅唱片行;2樓麵店、便當店當時已因惡性競爭,逐漸被西服店取代;3樓為住家。(聯合知識庫)
日治時代來到台灣的老翁,在中華商場拆除那天,獨自背著布袋,走到淡水河邊;未能升學的長女,在唱片行度過西洋流行歌曲最風風火火的年代,成為文藝才子懷念的世界窗口;不愛念書的竹東少年,在中華路邊建立制服訂製的典範;一個拉一個,來自楊梅的客家人開啟台灣科技業王國的濫觴……
中華商場消失近30年,隨著電視劇《天橋上的魔術師》熱播,天橋上的故事又重新被憶起。當年在鐵道邊打拚的人們,現在過得好嗎?有些滋味,如美食家懷念飄著白胡椒香的酸辣豆腐腦,已不可尋;有些輝煌,像是叱吒90年代發行的雨辰書報社,掌門人離世,網路查無資料;許多奇人軼事,只能懷想;早年追求器物修復的手藝,在換新更快、更好的時代,逐漸不被需要。
我們試著找到鎂光燈外的這些人,記下他們那些年在中華商場的青春、鄉愁、夢想與失落。
1985年,中華商場最熱鬧的第5棟,1樓有哥倫比亞、米高梅唱片行;2樓麵店、便當店當時已因惡性競爭,逐漸被西服店取代;3樓為住家。(聯合知識庫)
1970年代西洋唱片流行什麼?哪些人愛逛唱片行?新新唱片店員王雲梅最知道。
中華路電子零件老店德昌富鴻最資深的員工吳祥光。
浙平音響2代陳岳鋒,有「最會修喇叭的男人」稱號。
成功高中白色制服背後設計者——海派西服與制服訂製老闆黃少鴻。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