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浩番外篇】小島串起的意外人生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汪浩在華視攝影棚錄製節目《三國演議》。
汪浩在華視攝影棚錄製節目《三國演議》。
媒體稱汪浩「意外的名嘴」,事實上,他人生中的意外遠不只這樁。
1988年,他到英國牛津大學念國際關係研究,是個意外。「我本來報名法律學位,但法律系認為我們在中國讀的法律跟英國體系不一樣,不是普通法體系,法律系不願意收我們。國際關係政治沒有這個要求,就把我弄到國際關係,這不是我選的,是學校分派的。」
他是1980年代第一批到海外留學的頂尖學生。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隔年恢復高考,學英語、留學英美才逐漸成為選項,1980年代末能念重點學校、出國留學,是從各省學校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頂尖人才。汪浩小學畢業時適逢鄧小平上台,國、高中都在專心念書、準備考試。他形容自己無趣,沒什麼課外興趣。他16歲離開上海,跟媽媽到江蘇無錫,但母子相處不多,多半住在學校宿舍。
念北京大學法律系也是意外。「我第一志願是國際政治,第二是世界經濟,並沒有報北大法律,但北大法律有一個小專業叫國際法專業,是1984年時唯一一所大學新設的專業。」他是江蘇省全省第4名,「招生的時候,學校看到我的成績比較好,前三名都報復旦大學,我等於是報北大最高的,他們就把我放到法律系的國際法專業,因為沒有別人報。」他當時在中國各地旅遊,沒接到消息,回到家才發現自己被法律系錄取,「但國際法我覺得還不錯我就去了。」
那個年代的北京大學學術風氣自由,胡耀邦、趙紫陽當政期間,大學生對民主改革的討論相當熱烈,「北大有很強的自由派、左派思潮,我參加很多沙龍,討論政治經濟改革方面的問題。」他甚至想過加入共產黨從黨內推動改革。
胡耀邦一過世,北京學潮一波接一波。汪浩當時已身在英國,六四發生也是他人生中的一個意外。「我一直搞學生運動,論文沒有太大進展,本來想選的題目是中國核武器戰略,但我不可能回去收集材料了,要找一個新的題目。」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