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子麻糬老攤番外篇】想求財 拜土地公記得用這當供品 月之屋麻糬專訪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擺攤時母子2人延續從第一代開始的作業動線,施建旭(右)站在車子旁、王秋雙(左)坐在車斗,分工合作製作麻糬。
擺攤時母子2人延續從第一代開始的作業動線,施建旭(右)站在車子旁、王秋雙(左)坐在車斗,分工合作製作麻糬。
1962年,月之屋第一代老闆施景明在台北的商展賣雜貨,「彼時陣有一家叫『清水屋』也參加商展,賣麻糬生意很好,就學他,開始賣。」為何取名「月之屋」,今年已88歲的老人家很得意,聊起「唐明皇遊月宮」的傳說,只是情節似乎有些剪接失誤,月兔搗藥成了槌麻糬,「仙女被唐明皇帶到凡間,那我就把兔子帶回來。」
月之屋麻糬15年前開始固定在彰化市鎮安宮三山國王廟前擺攤。
初時月之屋的麻糬的確是用搗的,圓糯米蒸熟,放進臼裡槌打,口味、軟硬度自己調整,設計出一口大小的尺寸,免去牽絲、掉餡困擾,老人小孩也更容易入口,「賣最好時,請了5、6個小姐幫忙。」但他發現用搗的麻糬很快會硬掉,擅於變通的他改用米漿脫水成團,再蒸熟攪揉,麻糬才不會那麼快變成「粿」。這傳統方式延續一甲子,為了口感細緻、健康,第三代老闆施建旭磨米漿磨得更細,蒸糯米糰蒸得更久,還降低甜度。
包好餡料的小麻糬還得要放進粗花生粉堆裡裹勻,吃起來香氣十足。
從二代開始,月之屋在彰化市鎮安宮前擺攤,至今已經15年,做的多是熟客、香客生意,這二年拜美食部落客的食記所賜,來了不少新客人。「初一、十五、初二、十六,還有大節日像中秋、冬至,生意都會很好。」營業要看農曆,主要是相傳土地公嗜吃甜,尤其喜歡麻糬、花生,且麻糬能黏住錢財,用來當供品可招財進寶。這小巧的麻糬,也的確為施家三代人帶來了足以溫飽的財富。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