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行經彰化花壇,沿路風景是正新輪胎、華豐輪胎總廠,鄰近還有生產高階車款油封的全拓工業與自行車大廠美利達,被汽車相關產業環伺,其中卻有一家打破台灣紡織業界紀錄,成立8年就掛牌上市的宜新實業。
【頭家開講】1年改機台8百次 他證明台灣紡織業不用只拚「俗」 宜新實業董事長邱倉沛專訪

宜新實業是全台最大的彈性包覆紗廠,生產休閒機能服飾與鞋材紗線,國際知名運動品牌及美、日國民服飾都是其客戶。2017年宜新打入日、德系汽車內裝供應鏈,去年締造18億元營收,董事長邱倉沛更打破業界紀錄,公司成立8年就掛牌上市。
邱倉沛原是老牌紡織宜進彰化廠的超級業務員,2011年一場大火讓老闆有意賣廠,他與老同事集資接手創立宜新。他不打低成本價格戰,親力親為、每年順應市場趨勢改機800次。瞄準特殊規格與少量多樣的機能性產品,並跨足開發環保素材,替自己拚出好身家。
「我們也有做車材啊,像車內頂棚、座椅就是。」邱倉沛轉頭立刻請人拿來一塊車用纖維,「你看,這塊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透氣、隔熱。」他早年在宜進紡織彰化廠當了11年的業務經理,對產品掌握格外精準,說起任何布料都要拿來秀,「講得要有憑有據嘛。」

宜新實業董事長 邱倉沛
- 出 生 ▶ 1973年(49歲)
- 家 庭 ▶ 已婚,育有1女1子
- 學 歷 ▶ 勤益工商專科學校機械設計科
- 經 歷 ▶ 宜進實業裝機人員、業務經理
- 休 閒 ▶ 打高爾夫球、陪太太逛街
- 座右銘 ▶ 專做別人不想做。逆風而行,創造新契機
- 經營心法 ▶ 創新、服務、合作、共榮
超高良率 打敗競爭者
2011年老東家因火災、老闆有意賣廠,轉業危機讓邱倉沛與老同事決定集資接手,2年後創立宜新實業。
作為全台最大的彈性包覆紗紡織廠,宜新生產休閒機能運動服飾與運動鞋材紗線,世界前2大國際運動品牌以及美、日國民品牌服飾都是其客戶,去年營收18億元。成功打入汽車供應鏈,始於2017年邱倉沛一次率隊到東京參展。他說,到國外參展他都親自出馬,「我可以馬上決定能不能生產,增加客戶下單意願,讓他們知道公司實力在哪。」

目前宜新已拿下日系車廠與日系美規車款、德系汽車內裝材料訂單,「車廠要求非常嚴謹,我們經過3次驗廠、3次測試近1年才拿到訂單。」他滿意地說,「汽車6年才大改款1次,所以訂單非常穩定,能見度也高。」宜新打敗競爭者的關鍵在良率,機械科出身的邱倉沛,要求產品100%品管全檢,「傳統供應商良率大概45%,我的75%,大幅降低客人生產成本。良率高,你就跟人家不一樣,獨樹一格。」
近年邱倉沛更推出埋入土壤中7到10年內,可自然分解的環保紗,不僅適用衣材,「像電動車訴求環保,內裝未來也會改成環保材質。」是否已打入特斯拉供應鏈?邱倉沛微笑不願證實,「車材要層層驗證,這一塊我們努力中。」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客戶原在中國、越南生產的訂單全都轉回台灣給宜新,採訪時,邱倉沛不停接到催貨電話,「我們同事幾乎都加班到8點才下班,老是被廠商罵。」訂單滿到第2季,但工廠用地難尋、無法在短期內擴廠,他既高興又無奈,「現在被客戶追著跑,跟我比較熟的都想插隊,但產量都是固定的,要特別多交哪有可能?都已經爆單了。」
業務出身 綽號邱三千
宜新去年底掛牌上市,相較於業界多為6、70歲的老前輩,邱倉沛也成為最年輕的紡織業上市公司董座,其實他出身彰化在地農家,好身家全靠自己拚。「以前務農真的很辛苦。收成時很早就要起床,我就想,如果畢業後要趕快有一份工作,要念機械這種靠技術就可以找到頭路的。」
1997年他進入宜進上班,擔任現場裝機人員、負責廠區擴建,「這讓我學最多,所有機械生產、改機流程我都很清楚。」3年後他毛遂自薦當業務,主跑台南地區,「那時只有BB CALL,路你也要很熟。」聽說記者故鄉也在台南,邱倉沛立即由東向西、從北到南背起鄉鎮位置,精準度宛如Google Maps,「我拜訪客戶,1家廠都待1小時,1天跑8個廠。有的聽說我明天要去,叫我提前7點半先來吃虱目魚,我透早6點就從彰化出門。」他搞笑地說,「你才知道我很辛苦啊,一坐下去,從虱目魚丸、魚肚,吃到煎魚腸、滷魚頭,歸組欸,那次之後,我過了很久不敢吃虱目魚。」
他勤跑客戶,也得懂得打探消息、做功課,「有一個台南客人我整整跑了1年半,其他人搞不好2、3個月就放棄了,但我去市場上蒐消息,知道他1個月用多少紗線、幾噸原料、買什麼產品,我判斷他的發展潛力值得持續投資。」對方被他的誠意打動,最終一次下了750噸的訂單,邱倉沛笑嘻嘻地說,2人至今仍是朋友,「我對他像對自己長輩一樣,還介紹客戶去他那邊生產。」

當時宜進彰化廠主要生產低階工業用布與初階褲料,月產能約1萬噸。現任宜新彰化廠廠長郭家奇,是邱倉沛在宜進的同事。他爆料邱倉沛1人單月就扛了3千噸的加工絲業績,是超級業務員,有「邱三千」的綽號。邱倉沛在一旁邊聽邊笑說道:「就是因為這樣,老婆歸寧隔天,我在墾丁度蜜月時就被叫回來上班,老老闆還欠我婚假呢。」

東家賣廠 集資創宜新
2011年,台灣化纖產業面臨大陸市場低價競爭、供過於求的挑戰,生意漸走下坡,宜進彰化廠5月又因電線走火火災、元氣大傷。「老闆就想賣廠讓員工去台南上班,或是看有誰想接手?」邱倉沛心想,「呷人頭路,公司給你的總是有限;做頭家,時時可以給自己加薪,不然來拚看看?」
邱倉沛和同事集資1億元,他是最大股東,「我要出來的時候,客人很訝異,但我27歲當業務,不抽菸、不喝酒應酬,乾乾淨淨,客戶對我有一定的評價。他們信任我,馬上說可以跟我分一股,包括貨運行司機老闆也說我願意出來,就支持我。」
「那時的環境跟現在不一樣,阮彼時股票只有7、8元。他(邱倉沛)想打拚就給他們去做。」宜進紡織老闆是前任紡拓會董事長詹正田,也是邱倉沛的遠親。他受訪時說起這段往事,「他是我表弟的兒子,但他業績能力不錯,很認真、會研發,值得提拔啦。」
2013年邱倉沛以出自宜進,但更新、更好之意取名宜新。「一開始我只有年輕這個本錢,我很感謝詹董栽培。」他先租廠房做加工絲買空賣空,隔年小有獲利才投入生產,「廠區1個月租金450萬元,我看到腳尾都冷了,1年好幾千萬元欸。跟銀行貸款5千多萬元,我大概1個月沒睡好,想到每天這麼多人要吃飯,得想辦法撐過去。」

不想坐以待斃就要找出路,他觀察歐美運動風氣漸盛,未來風潮勢必吹向亞洲。邱倉沛2015年著手研發休閒機能服飾,該產品需使用彈性紗,而原絲是無彈性的,需經過假撚工序增加彈性。他花了8個月時間,將聚酯絲假撚與彈性纖維2種不同工序,結合在一台設備上一貫式生產,大幅減少成本與紗線耗損,也降低產品線轉換所需的待機時間,每年可節省一千二百多萬元成本。
調整機台 客製化生產
「我很引以為傲的是,有的業務只知道數字,離生產端很遠。我以前就訓練自己要多接觸生產端,去客人那邊,一定請客戶讓我看設備,這讓我知道機器怎麼調整會達到最大效益。」宜新只要改變機器轉軸角度設定,就能客製化生產新規格產品,「廠內26台機台,同時間可以開出52種不一樣的規格,這對傳統紡織廠非常難、非常挑戰。」機器停了再開容易有損耗與次級品問題,他自豪地說:「我們家沒有。別人家1個月開1次產銷會議,我1個禮拜開1次,每次變化一半以上。」
「景氣好時也有人倒閉,生意歹也有人賺錢,看你怎麼經營,轉型要老闆帶頭。」他每年至少調整800次機台規格,紗線從最粗的2千丹尼,到最細的20丹尼都能做。邱倉沛又翻出一塊20丹尼的布料讓我們體驗,摸來觸感親膚絲滑,大多用於製作女性貼身無痕衣褲,是宜新的獨家產品,「20丹尼太細了,生產時很容易斷掉,全台只有我們做得出來。」

「阮做特殊規格、少量多樣,價格與利潤變成我們制定。」邱倉沛說曾有客戶拜託他開發新品,「我利潤抓50%,但客戶覺得價錢還有賺,他就願意做,這跟傳統紡織廠拚成本,完全是不同概念。」他不打價格戰,瞄準高利潤、高質量的機能產品下手,「這也是為什麼今天我們還可以留在台灣?就是比較有變化性。」
彈性紗可製作彈性西裝、襯衫和牛仔褲,「從晚上睡覺到隔天上班,你24小時離不開它,這樣你就知道市場有多大。」宜新的展間掛了一整排彈性紗製成的外套,再經紗線變化呈現不同紋路。他套上一件去年底為了慶祝掛牌上市而生產的休閒外套笑說:「這邊都是我的尺寸。洗一洗不用燙,上班族最喜歡了,大家看了都馬很尬意。」

放大市場 推出環保紗
2017年,他將宜新生產的機能彈性紗命名為「魔術絲」,是點子王的他,還在展會上找魔術師表演,增加曝光率。「不要變夕陽產業,就是要無限放大市場。」當時,邱倉沛認為快時尚汰舊換新過快造成大量汙染,環保議題必然會成為未來趨勢。他找上紡織大廠遠東新世紀合作,半年後推出寶特瓶環保回收紗,「我跟客戶一起去美國知名休閒品牌提案,測試了幾次推出,沒想到迴響很好。從2018年正式量產到現在,每年都有1億5千多萬元營收。」

「很多人說我們上市創紀錄,其實我是想增加年輕人來紡織業。」一路從基層幹上來的邱倉沛大方分享,過去4年來宜新全廠每年加薪4.5%,去年業績超標,他也立即加發60天生產獎金,「有獲利就跟員工一起分享,大家努力把業績一起衝上來。我想用實際數據證明,紡織業也可以做得這麼好。」
後記:安太座兼市場調查
邱倉沛平時彰化廠區、台北公司2地跑,但週末一到,他一定會陪太太逛百貨公司。太太之前在宜進當會計,「待了半年,我鼓勵她去考記帳士,隔年她又考上會計師,現在自己執業當會計師。」
「我可以陪她逛半天腳都不會痠喔。」邱倉沛逛街不怕累,「一般男生會說:『我坐旁邊等妳。』但我不會,我就看寢具、看衣服,看現在流行什麼。」他說紡織業者不能閉門造車,「身入其境,才知道消費者需求。」他還逛出職業病,「看到我們紗線做成的衣服,我還會買回來測試,看這件衣服穿起來有沒有所謂的價值感。」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