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吃筆記】哥吉拉男孩打造「吃貨製造所」 拆解各式甜點再以純植物樣貌重現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吃貨製造所」從空間到餐點,都像從日本漫畫中蹦出來的。
「吃貨製造所」從空間到餐點,都像從日本漫畫中蹦出來的。
台南中西區的大新街裡,有一間招牌畫上恐龍的和風喫茶店,即使在沒營業的日子,可愛爆擊的外觀也有不少人坐在門口的座位上先拍再說。不過最特別的是,這家「吃貨製造所」只販售純植物系甜點、麵包。
走進「吃貨製造所」,裝潢擺設如同日本鄉下純樸復古的麵包店。從古董電視到打字機,都是老闆耀正的收集。而櫃台旁具有年代感的的木製麵包櫃,也是為了符合整體空間環境而訂製。
「吃貨製造所」藏在中西區的住宅區裡賣萌。
店內四處都是惹人愛的老物,總要好好逛一輪才回座位。
曾有日本的客人來訪時,驚喜直呼這裡如同自己小時候買點心的店。
自家熬製的果醬「草莓寶石」,是大人小孩都愛,酸甜適中的人氣商品。(180元/130g)
「紅豆麵包」有著日系古早味的樸實外表。(45元/個)
老闆耀正是個同樣有昭和式齊劉海的大男孩,熱愛手作點心的他雖然不是素食者,但為了分享自己的手作甜點給身旁眾多吃素的友人們,他開始自己鑽研純植物系甜點製作。耀正認為,自己最大的優勢正巧就是嘗遍各種非素食甜點:「品嘗過最原本的口感跟風味,反而可以試著用純植物的食材去還原最相近的味道。」
「吃貨製造所」的老闆兼所長耀正,是個熱愛哥吉拉與甜點的反差萌男孩。(吃貨製造所提供)
可愛的「恐龍餅乾」造型出自耀正之手。(30元/片,吃貨製造所提供)
例如牛奶,耀正大多透過日本「丸山豆乳」或英國的「Moma燕麥奶」代替,而取代雞蛋的,則是地瓜。他說:「我用地瓜蒸熟後壓成泥,同樣能和蛋一樣具有黏著性。」雖是平面設計出身,耀正卻像個工程師,不斷拆解食物構造,再重新找尋可替代的方案,讓其以純植物性質的風貌呈現。然而這並非易事,因為隨著豆植物性成分增加,又得調整其他食材比例,才能避免有單一味道太過突出。
屬於季節限定的「草莓可可鮮奶油蛋糕」錯過就要再等明年。(160元/份)
菜單上的定番「焦糖豆乳布丁」,口感兼具Q彈與飽滿。(80元/份)
昏沉炎熱的午後,來杯冰涼「黑咖啡」搭配甜食剛剛好。(80元/杯)
一年多前,耀正注意到台南的素食店家大多以小吃、自助餐為主。「不吃肉或蛋奶,應該也可以有很多選擇」的念頭讓「吃貨製造所」正式開張。耀正說:「無論葷素,應該是如同泰式、西式,純屬不同飲食風格,而非被歸類在特定的群體。」他期許這家昭和風喫茶店,能夠同步顛覆葷、素食者雙方的想法,成為彼此的橋樑,也讓甜點本身的多元性被看見。
這台腳踏車不是裝飾,是耀正開店前,參與各大市集活動時的「移動商店」。
可愛的店貓花紋猶如刺了瀟灑的半甲,名字也超直白,就叫「阿貓」。

吃貨製造所 Roar Factory

  •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大新街57號
  • 電話:0963-518-492
  • 營業時間:10:00~18:00,週一、二、三公休。
  • IG搜尋:roar_factory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