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的鍾延和痛到想吶喊,但是他什麼聲音都發不出來。與喉癌奮戰3年,他再也開不了口說話。3個月前,癌細胞捲土重來,他回醫院化療,但腫瘤仍無情地從他嘴裡、臉上長出來。
【時代現場】聆聽疼痛 居家安寧醫療的現況
2021年,台灣死亡人口超過18萬,預估2025年將到達20萬。為因應二戰以來最大的死亡潮,近年政府推動3階段居家醫療,讓病人從生病、失能到臨終,全程皆有醫護人員照顧,盡量維持病人在家生活直到死亡。但是居家安寧耗時費力、給付偏低,醫院居家安寧照顧病人量有限,許多末期病人因而被漏接、死前被各種症狀折磨。有基層資深醫護人員聽到病人的痛苦,走進社區去照顧他們。
他顫抖地走到客廳桌前坐下,強忍著全身不適,朝腹部胃造口灌了1瓶牛奶。之前為了有力氣做木工,他堅持1天灌滿8瓶,現在灌不下這麼多了。一陣咳,濃痰從他頸部氣切口溢出,他趕緊擦掉。這麼用力「吃」,接受醫師在身上開這麼多孔洞,積極治療,就是為了活下來。畢竟這個家還需要他撐著,看著重度智障的長子,妻子做事又不靈光,還有92歲中風的母親,他死都不能放棄。
在鍾延和快撐不住的時候,居家安寧護理師陳香君聽到他的痛苦,扶住了他。
緩和醫療第一步 凝聚家人共識
陳香君在桃園平鎮開了一間獨立型的居家護理所「仁仁」,除了從事長照,也跟醫院和診所醫師合作,在社區從事居家醫療與居家安寧的工作。3年前,她因為照顧鍾延和的母親,看到鍾家的困難。鍾延和帶著家人借住在家族祠堂裡,陳香君看他拖著病痛還要工作養家,提供管灌牛奶給他。看著鍾延和病情一路往下,她多次徵詢他是否讓團隊裡的安寧專科醫師來幫助改善疼痛和生活品質,鍾延和都婉拒,好像一接受就表示他垮了。雖然知道化療沒有效,他仍堅持做完,但他越來越虛弱。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