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s處理設備結合轉輪與焚化爐,可長達13公尺,鄭石治擔心大家聽介紹無法想像產品,特製模型在現場講解,華懋的設備能將科技業製程中產生的揮發性有機廢氣進行處理,符合法規標準後,再安全地排放至大氣,他特別強調,「法規要達到去除效率95%,我們的系統可以去除到99.5%以上。」此刻高光聚焦在鄭石治,他卻很謙虛:「我們是高科技行業裡的服務廠商,我只是負責串珍珠的那條線啦。」
華懋特製VOCs設備模型,方便講解如何替高科技產業處理揮發性有機廢氣。華懋在半導體業市占率7成,客戶幾乎是各業界最大廠,包括世界前五大晶圓廠、中國第二大顯示器廠華星光電,也做工業用轉輪式除濕機與全熱交換器設備,安裝在需要乾燥環境與空氣循環的台北捷運、醫院、藥廠與鋰電池廠。
近2年華懋更開發吸附材「中空纖維膜」,幫石化業以更節能、安全的方式回收油氣再利用,已在中國三大油廠之一的中國石油啟用,2022年營收也創新高為20.1億元。
華懋的中空纖維管膜能幫石化業以更節能、安全的方式回收油氣再利用,已在中國石油啟用。華懋產品橫跨多種產業,看似複雜,鄭石治卻輕鬆地解釋:「VOCs設備、除濕、回收油氣,原理都是吸附,只是裡面材料不一樣,吸附的東西也不同。」69歲的他身穿家人替他買的新西裝,其子、華懋資訊中心經理鄭瑞德形容父親很節省,但對人大方,「他本來那套穿十幾年了,因為要上市,我們才帶他去買新的,他錢都花在研發。」
鄭石治背著泛黃的運動包包,全身無名牌,樸實的他其實原本是冷氣維修師傅,能夠跨入科技業,成為上市公司,過程像是一部熱血勵志劇。出生在桃園楊梅的鄭石治是客家人,父母不識字,務農養7個小孩,排行老么的他回憶,餐桌上最常見一鍋滾燙的粥,「一定是黃的,因為都是地瓜,米很少。」兒時營養不良的他容易頭暈,考試總是倒數前3,直到哥哥工作才改善家中經濟,至今他充滿感念,「他原本可以保送中興大學獸醫系,但我爸爸不給他念,因為要把錢存著讓我升學,後來我讀五專第一年,註冊費6,000多元,是嫂嫂給我的,當時他們存摺裡只有9,000元,所以我從小就想出人頭地。」
鄭石治(右)投資上千萬元研發可替石化業回收油氣的中空纖維管膜,從設備製造跨入關鍵吸附材生產。他在健行工專機械科學過冷凍空調原理,退伍後到冷氣製造廠做生產管理,有空就學設計、修理,工作1年多便想創業,「沒錢啊,我從修理冰箱、冷氣做起,再修工廠的大型中央空調。」為快速收錢,他專找付錢大方的外商或喜歡壓價的節儉老闆,「摳門老闆不會給很高價,可是修完立刻付現。外商很阿殺力,我還修過武田製藥的空調。」
1979年他與4個同學合夥,集資25萬元創「意達」,從維修做到安裝除濕設備的工程,如亟需乾燥環境的GMP藥廠,包含濟生、大豐膠囊和莊松榮等,也遇到事業上最重要貴人—日本乾燥調節設備大廠「西部技研」。
30多年前鄭石治(右2)到日本親自拜訪西部技研社長(左2),2人緊密合作至今。(華懋提供)當時西部技研首創矽膠轉輪,有無塵、可清洗、壽命長的優點,可應用在工業除濕機中,想在台灣找代理商,吸引中興電工等多家大公司排隊爭取。鄭石治透過中研院朋友邀請西部技研社長到桃園洽談,「那些大公司的廁所加起來都比我廠房還大。」他不抱希望,唯一優勢只有滿滿真誠,社長參觀他占地不到100坪、挑高僅3公尺的工廠後,僅說一句:「可是我們的產品4公尺高。」
為爭取代理,鄭石治馬上租下廠房後80坪空地,打造挑高十多公尺的工廠,拍下照片飛到日本,終於換來對方授權台灣獨家代理。1989年創「華懋」賣工業乾燥設備、冰水主機和節能空調設備,「那時候沒想過失敗,先做再說,後來社長才說選擇我們,是因為看到我們就想起他剛創業的時候。」其實鄭石治重承諾勝過金錢,才是出線關鍵。
VOCs設備相當龐大,焊接得爬梯進行。他維修時接觸過許多產業別,將除濕設備賣給幫電子廠客戶建置無塵室的漢唐;需要特殊乾燥環境製作尼龍的華隆化纖、遠東化纖等紡織廠;以及需節能空調換氣的警政署靶場、醫院、大樓等,營業額從1,500萬元翻倍成長,他也從組裝跨入製造。
後來西部技研透過歐美代理商得知,賓士等公司開始注重環保,出現VOCs防治概念,建議鄭石治跨入這塊領域,當時華懋已幫半導體大廠做冷卻盤管回收光阻液,鄭石治也坦言:「那時候講VOCs,沒人聽懂,但大廠到國外發現這個趨勢,1996年台灣法規還沒出來,在他們蓋二廠時就合作,是我們第一個客戶。」
過去VOCs處理以活性碳吸附再脫附,耗能也易燃燒,華懋融合西部技研的轉輪加上自製焚化爐,達到最高去除效率,當時除了進口設備,華懋是唯一、首家自製的台廠,也是最大優勢,「因為後來法規規定VOCs設備出問題1小時內沒解決,生產必須停工,而我們可以就近服務。」他的客戶橫跨電子、光電業,半導體業占7成。
只是半導體龍大廠要求高,也曾讓鄭石治直言痛苦,「他們的品檢人員覺得不行就叫你打掉啊,進度變慢,又不容許延交期,就要增加人力,但我們多花錢,不會跟客人追加,只要材料變化,一定要做模擬報告,每次都好幾百頁耶。」但痛苦過去,美終會留下,許多客戶見他服務指標大廠,主動上門下單,例如中國的中興通訊、京東方。
事業發展看似一路順遂,鄭石治的老實卻也曾讓他吃虧。有次客人簽約前只開了7、80頁規格單,簽約後卻拿出詳細規格1,000多頁,「包括鷹架都要用指定的廠商,花好幾千萬元,這案子賠了1億多元。」當時同業盛傳華懋會亂做、跑路,同仁知道公司虧錢也憂心,但鄭石治親自督導穩定軍心,「已經虧錢,沒做好再改,虧更多,做好至少賺到名聲。」從此華懋負責到底的盛譽在業界流傳,至於該客戶從此有拒絕往來嗎?鄭石治笑得寬容,「後面小心點就好嘛,做生意求財,又不是求氣。」
鄭石治(左)樸實不拘小節,兒子鄭瑞德(右)幫他注意髮型儀容。他高EQ地開示:「很多人沒賺就不做,換角度想,我賺了市占,以後在維修市場會賺回來。」維修占華懋營收雖只有14%,毛利卻高達40%,「設備銷售後,每半年到一年都有定期保養,老舊設備的維護成本更高,所以這塊一定逐年增加。」他完美示範吃虧也可以占便宜,放過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重感情的他至今連大哥大嫂一起孝順,時常相聚,結婚時唯一要求太太不能向父母、兄嫂頂嘴,連公司用人都會看孝順與否,「孝順的人忠誠度都很高,我會問他多久看一次爸媽,妯娌互動怎麼樣,我認為家事處理不好,公事也不會太好。」因家庭塑造他必勝的意志,才能柔軟地串起珍珠,無比堅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