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2023年上演大驚奇,受美國聯準會的鷹鴿訊息交錯,使得股、債、匯市皆出現劇烈震盪。包括新台幣匯率一度貶破32.4元、來到逾7年新低價位;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則一度衝破5%;台股加權指數則是在衝上波段高點17,463點後,修正近千點,但隨後又快速彈升,11月再次挑戰今年新高。
【理財最前線】三大名師解析2024年 電子景氣復甦台股衝新高

2023年AI股大噴發,但市場震盪加劇;迎接2024年,台股該聚焦哪些重點?本刊專訪3大名師:前外資半導體分析師、騰旭投資長程正樺,資深證券分析師杜金龍,及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為投資人指路。總的來說,台股受惠產業庫存去化、科技業景氣復甦,由多頭主導,指數有望創歷史新高,至於選股上,仍以成長性最強的AI相關標的為主軸。
程正樺:半導體景氣樂觀 趁修正勇敢買AI
展望2024年,台股投資人該如何攻守?前外資半導體分析師、騰旭投資長程正樺表示,明年半導體景氣升溫,台股基本面比今年樂觀,可視為復甦年。而從景氣角度來看,以科技股為主的台股,明年有機會衝破今年高點17,463點。
「現在最明顯的情況,就是電子業庫存去化已經近底部。」程正樺說,除了半導體晶片,包括PC出貨止穩,手機市場也開始回溫,特別是已經連續衰退五年的中國手機出貨量,今年8月起開始回升;也就是電子三大主軸:電腦、手機、消費性產品,都看不到立即性風險。

另外,台積電不再下修財測、記憶體價格出現止穩,進一步參考Bloomberg(彭博)最新預估,象徵半導體景氣的美國費半指數,明年可望上漲3成,顯見市場對半導體一片樂觀。
不過,程正樺提醒,明年利多主軸在AI趨勢、產業庫存去化,利空則要留意實際經濟狀況,恐反應今年升息帶來的緊縮效果,「如果見到聯準會降息,表示預期基本面會步入衰退。」
比較弔詭的是,從2008年後,升降息的資金面力量,已經凌駕在基本面上,股市漲跌開始由貨幣政策主導。所以就算目前市場預估明年美國GDP將下滑0.8至1.1%,但只要美國降息,或許會推動股市上漲,「當然不可避免市場將有大震盪,而這個時間點最快會落在明年中。」程正樺預測。
另外,他還補充一個有趣的統計,那就是每逢總統大選年,股市都會伴隨一些事件發生而出現較大修正,例如:2020年新冠疫情、2016年英國脫歐、2012年歐債危機等。「此時應該要積極從修正中找機會,而明年最簡單作法就是逢低找AI權值股,因為明年成長力最強的當屬AI族群。其中AI硬體及基礎建設、算力服務公司,營收獲利空間可期,值得留意。」至於AI延伸的終端設備,例如AI PC、AI手機等,程正樺認為不會這麼快普及,主要是價格昂貴及沒有立即性需求,預計到後年才會明朗。

杜金龍:明年走打勾盤勢 開高壓低再創高

資深證券分析師杜金龍預測,2024年台股呈現開高、壓低、再創高,類似「打勾」的盤勢格局。「明年有4年一次的總統大選,預期台股在2024年1月13日選前會持續墊高,選後大盤則步入修正,預料農曆年後至3月底間,台股會出現落底,隨即展開新的多頭循環,年底可望再見高點。」
杜金龍從技術分析角度解釋,2023年第四季受升息暫停及總統選舉行情加持,走出技術面第5波的多頭漲勢,加權指數從10月31日的低點15,975點,一路快速彈升,預料第5波在2024年1月中結束。「這段期間指數能拉多少是多少。」而他認為,選前拉到前高17,463點,或是衝上萬八都有機會。主要是參考前7次總統大選前60天大盤平均有一成以上漲幅。

「第五波走完,農曆年後會有技術上的回檔。」杜金龍認為,可以近一年低點13,981點做為底部參考。他解釋,2023年主要經濟指標,包括:景氣對策信號落在藍燈及黃藍燈、出口連續11個月衰退等,皆反應景氣在2023年位在谷底;換句話說,2024年台股即便步入修正,但要跌破近一年低點13,981點,相對不容易。

當盤勢修正結束,將重啟多頭走勢。杜金龍說,他蒐集了上千家公司的獲利預估,統整出2024年上市櫃公司平均獲利成長約17%,「2023年大盤本益比維持在19倍,隨著2024年獲利預估上升,本益比被往下壓,可能掉到17倍,一倍代表1千點的漲幅空間,所以台股的回升至少有2千點空間。」
黎方國:GDP超越前1年 台股再創高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指出,市場預估明年美國GDP呈現衰退,但台灣GDP卻是預估增長,根據台經院資料,今年GDP成長率約落在1.6%,明年大概在3.15%,台灣景氣開始反彈。「根據歷史經驗,只要台灣GDP超越前1年,股市高點同樣會超越前1年,從沒有例外;基於這個邏輯,明年台股會過18,619點,創歷史新高。」黎方國認為,高點會在明年第一季出現,第二、三季多頭暫時歇止。
他解釋,明年GDP雖然呈現增長,但力度卻是一季不如一季,與今年完全相反。因此第一季台股觸及高點後會拉回修正,反應經濟步入趨緩。明年第四季若市場步入降息,在資金行情簇擁下,台股將重啟多頭,亦即明年台股將先創高、壓低、再走高。

在這樣的環境下,黎方國認為,投資人換股節奏要加快,「現在操作股票,若一年四季都抱同一檔,很難賺到超額報酬。」選股上,第一季能以年度成長性樂觀,且輕薄短小的公司為主,像是AI延伸的IC設計、矽智財(IP)、電源管理等族群;當第二、三季股市修正,就應該轉往高殖利率、防禦性高的股票,如波動度相對穩定的金融、傳產;而來到第四季,倘有降息利多,再布局AI主流股、集團作帳股等。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