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中,翁健接受本刊書面專訪時指出:「展望金蛇年,國際情勢及金融市場仍有諸多不確定性,元大金將以穩健獲利、風險控管及永續發展三大核心理念,持續整合旗下證券、銀行、人壽、投信與期貨五大獲利引擎,發揮經營績效,達到穩健成長、提升股東價值的目標。」
申鼎籛、翁健攜手帶領元大金5年,總資產超過3.76兆元,旗下有元大證、元大銀、元大投信、元大期貨和元大人壽等事業體,又以元大證、元大投信、元大期貨為主要獲利引擎,穩居國內證券、期貨以及投信市場龍頭,元大證去年大賺近260億元,占金控整體貢獻逾7成,剩下近3成則由元大銀、元大投信、元大期貨貢獻。
元大金去年一舉衝到國內金控獲利前5大的前段班,仰仗的正是本業加持,「近年,國內股市交易熱絡,元大金憑藉泛證券事業的市場領導地位,得以發揮資本市場專家優勢,展現核心競爭力。」翁健向本刊含蓄說明。
元大金去年雙喜臨門,不僅獲利創歷史次高,還搬進新總部。一名元大金董事直接點出關鍵:「過去幾年無論是台股、ETF(指數股票型基金)深受投資人青睞,都屬於泛證券業務,因此推高元大金獲利,尤其證券市場開放零股交易,主動式ETF當道,都提高投資人意願,發現股市不是太遙遠的距離。」
事實上,台股火熱程度從開戶數也可一窺端倪,據證交所統計,去年投資人開戶數新增70.38萬人,累計開戶數高達1321.6萬人,等於平均每二人就有一人有台股證券戶,投資台股幾乎已經變成全民運動。
翁健操盤元大金5年,近年仰仗泛證券本業衝出佳績。眼見台股熱不可擋,投資人更關心金蛇年走勢,「展望金蛇年,整體台股仍不看淡,經營團隊仍看好台、美、日三地經濟走勢,尤其台積電今年展望樂觀,簡單來說,就是台積電好、台股就會好,台股和台積電已變成命運共同體。」該名董事指出。
去年台股表現亮眼,證券新開戶數增加逾70萬人,推動元大金表現。看好今年台股動能,有望再造一波熱潮,國內發行首檔ETF的元大投信,今年也將再度重回市值型ETF懷抱,「去年市場掀起高股息ETF熱潮,隨國內投信市場陸續發行相關ETF,預估市場將飽和、退燒,不過台灣資金仍熱絡,因此今年元大會以市值型ETF為主力。」元大投信高層透露。
元大金看好台股動能,國內發行首檔ETF的元大投信去年也大賺近50億元。ETF是指投資人參與指數表現的指數基金,一般有市值型、債券型、產業型、原物料等,市值型ETF主要是追蹤大盤指數,根據股票市值規模比重來分配資金,國內最知名的市值型ETF就是0050,也就是由元大投信攜手道富環球投資管理、富時指數和證交所催生的台灣第一檔ETF。
元大金專注本業下衝出佳績,除了靠本業衝刺,金融業擴張版圖另一個最快方式就是併購,去年,國內金融市場陸續傳出金融整併好消息,包括台新金合併新光金、永豐金合併京城銀,元大金已經在證券業位居龍頭,是否考慮進一步擴張銀行、壽險版圖?
展望海外布局,元大金看好台美日股今年表現。(達志影像)翁健對此表示:「除證券事業外,銀行、人壽對元大金的貢獻也是舉足輕重,銀行業務以資產穩健擴張、深耕優質客戶為策略目標,持續自我突破,去年銀行總資產規模已突破2兆元,排名民營銀行第7大,未來將持續擴大存、放款業務規模,提供客戶全方位服務,滿足客戶各項金融需求。」
至於相對較小的壽險版圖,「以優化經營績效為主,隨著國內人口高齡化趨勢,將以美元傳統型及投資型為商品發展雙主軸,持續推出符合退休生活、退休醫療、退休照護等需求的保險商品,持續擴大業務量能,逐步提升壽險貢獻度和重要性。」翁健指出。
換言之,元大金短期內並無擴張銀行、壽險版圖規劃,「金管會已經對敵意併購表態,現在只能合意併購,以目前市場上有意出售的標的來看,並未有和元大銀具互補性的案子,除非今年突然有適合標的出現,不然國內併購機會不大。」元大金董事點明。
元大金雖暫未打算透過併購、擴大經營,但金融業另一條擴張的路徑為布局海外市場,「元大證對海外布局一向保持審慎樂觀,將開拓當地市場新業務機會、擴大市占率並多元化獲利來源,審慎分析潛在市場機會,若有合適策略投資標的,也會保持開放態度評估。」翁健四兩撥千金回答。
元大金去年大賺,大股東馬家也獲利滿滿。(元大金提供)至於另一項泛證券的期貨業務,翁健說:「元大期貨以成為亞洲大型期貨商為目標,除擴增業務,也將串聯台、港、星等地,建構亞太跨國交易營運模式,創造集團綜效,提升競爭力。」至於銀行業務,翁健表示,也將以提升現有韓國、香港、菲律賓等海外分、子行經營效能,再視各國經營環境變化,動態調整業務策略。
元大金規劃以專注本業為擴張藍圖,一舉衝上金控獲利前段班,元大金最大股東馬志玲家族持股逾2成,持股相當穩定,「元大金近年獲利亮眼,也讓馬家口袋滿滿。」金融圈人士笑說。
元大金旗下元大投信,今年重心將轉往市值型ETF。元大金由馬志玲創辦,馬志玲的父親馬繼良是平劇演員,行當是老生,來台後轉行開設萬和醬油,經營飲食店螢橋樂園,知名相聲演員吳兆南、魏龍豪就是在他的店發跡,馬繼良經營有成,累積資產投入股市,成為股市大戶。
馬家除投資股市,還投入建材業,馬志玲大學畢業後,返家協助馬繼良經營建材行,馬志玲過去常笑稱:「我就是黑手出身。」1984年,馬志玲重整台灣煉鐵、新竹玻璃。
1986年,馬志玲收購經營不善的元大證券,正式跨足金融業;2000年出手合併京華證券,之後馬志玲並未停下擴張腳步,2005年拿下復華金三成持股;隔年合併復華金,2007年更名為元大金。
2011年,元大金收購寶來證,穩坐國內券商龍頭;2014年,馬家再度出手,收購紐約人壽,正式跨足壽險版圖;2016年,收購大眾商銀,擴大銀行市占,靠著這一連串的收購,元大金版圖正式成形。
馬志玲和妻子杜麗莊育有馬維建、馬維辰、馬維欣2子1女,馬維建和馬維辰早在2021年底,回鍋元大集團,擔任元大金和旗下董事,元大金今年股東會將改選董事,隨著金管會日趨重視公司治理,元大金也逐步落實,「目前董事會成員除大股東外,多數為專業經理人,今年董事會雖有調整,成員仍維持除大股東外,以學者、專家為主的團隊。」元大金高層透露。
翁健指出,為落實公司治理,元大金董事會下設誠信經營辦公室、企業永續辦公室,負責永續發展策略藍圖外,「元大金從6年前就開始落實,由董事提名委員會提名董事,並將獨董席次提高至44%,今年董事會也將達成女性董事占1/3,落實多元化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