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去年改選呈現三黨不過半,政局朝小野大,從上會期立委職權修法,到這會期《憲訴法》及《財劃法》甚至總預算,藍白兩黨不斷挾席次優勢強推爭議法案,國會種種亂象導致公民團體不滿,掀起的罷免聲浪已在全台風起雲湧。
【封面故事】35在野立委遭鎖定藍以罷制罷反擊 大罷免潮農曆年後襲捲全台

國會大罷免潮將在農曆年後來襲!本刊調查,公民團體已在全國35個藍營區域立委選區展開串聯行動,因《選罷法》修法公布實施時程推遲,罷免連署需檢附身分證的新制趕不及在2月1日前生效,大罷免連署將適用舊制,提前起跑的罷免團體不會做白工,最快在農曆春節連假結束後,就可開始送件,啟動第一階段罷免;對此,國民黨定調將展開「以罷制罷」「保藍行動」因應,除戰略鎖定北部幾個區域綠委反制外,也動員執政縣市強化捍衛藍委的量能。

依據《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規定,就職未滿一年者,不得罷免,今年2月1日起,本屆立委就職滿一年,罷免活動得以正式展開,對在野黨立委表現不滿的公民團體早已搶先起跑。
第二階段 壓力最大
國民黨團共41席區域立委(含加入黨團運作的陳超明、高金素梅),扣除4名原住民立委計37席,目前已有35人遭罷免團體鎖定,正發動連署提案罷免,剩下3名藍委金門陳玉珍、馬祖陳雪生、新竹縣徐欣瑩的選區尚無罷免團體成形。
立法院去年底三讀通過《選罷法》修正,規定罷免案提議人及連署人名冊應附身分證正反面影本,但三讀後的條文尚未送請總統公告施行,2月1日起的罷免活動究竟是否應適用新法附身分證影本?成為外界關注的話題。
本刊調查,目前已展開意向書連署的公民團體,都是以修法前的既有格式蒐集名冊,中選會前主委、中央大學法律與政府研究所教授陳英鈐日前在臉書分享他的法律見解,認為只要罷免團體在《選罷法》修正案生效前向中選會提出,該罷免個案從連署到投票階段都適用舊法。

依照舊法,公民團體遞送第一階段罷免提議書後,地方選委會要在25天內審核;進入第二階段連署後,必須在60天內完成連署送選委會,選委會須在40天內審核,之後宣告成案與否。
一旦罷免成案,選委會將罷免理由書送被罷免人,被罷者10天內提出答辯書,選委會再於收到答辯書5天後公告罷免投開票日,整個罷免流程從開始提案連署到投開票,至少約須6個月,以此推算,罷免投票最快約8月可舉行,若罷免成功,須於罷免投票結果公告後3個月內舉行補選,亦即11月即可選舉該區的新立委。
外界關心各地的連署情況,第一階段要達標相對容易,只要該區選舉人數1%連署就過關,第二階段門檻相對較高,須該區選舉人數10%連署,是第一階段的10倍。一位參與罷免連署的民團幹部直言:「二階段連署名單不得與一階段重複、必須在60天內完成,因此第二階段連署壓力最大。」
罷免戰略 分為兩派
該人士說,不少罷免團體現在就盡可能多蒐集第一階段意向書,並希望參與的民眾留下連絡電話,若屆時確定第一階段意向書數量已夠甚至多出來,就可以等第二階段連署開始後連絡這些民眾,請他們回來改簽第二階段連署書。
罷團人士說,若行有餘力,會等第一階段意向書達安全數量、且有把握第二階段連署能在短時間衝刺達足夠的份數,才會將意向書送出,以盡可能減輕60天的時間壓力。
對於罷免戰術,公民社會也有多種討論,大致可分為「大罷免」及「精準罷免」兩派,大罷免就是對罷免的藍委人數不設限,將罷免定位為「對國民黨的信任投票」,盼整體公民社會動起來,由各地罷團的行動展現最新民意,藉此讓壓力回到國會,嚇阻、反轉國民黨和民眾黨壟斷立院的種種亂象。率先拋出大罷免倡議的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並呼籲黨公職服務處廣設罷免站。
大罷免派認為,若一開始就過度宣揚精準罷免戰術,恐怕只會讓在野黨便於縮小防守範圍、押重兵反制,重蹈基隆市長謝國樑罷免案時,國民黨「全黨救一人」致罷免失敗的覆轍。
精準罷免派則認為,大罷免恐導致力量分散,應瞄準選區藍綠基本盤較接近,或仇恨值高的「易罷立委」行動,因藍白和綠營的差距為11席,只要翻轉6席,亦即罷掉6席藍委、選上6席綠委,民進黨團就能從現有51席成長到57席,奪回國會過半優勢,所以最低的罷免人數是6人。

不過,也有人認為,僅鎖定6席罷免太不保險,應稍加放寬,綠委許智傑就曾公開表示,為確保勝率,他支持鎖定特定藍委進行罷免,並提出9人易罷名單,包括「三腳督」選上的黃建賓、李彥秀、林思銘;「贏3%內」的廖偉翔、葉元之、涂權吉;「仇恨值高」的羅廷瑋、徐巧芯、傅崐萁。



藍營祭出 以罷制罷
還有一部分的精準罷免派認為,應將罷免目標設定為11人,因藍營54席加白營8席有62席,比民進黨團多11席,綠委蔡易餘就曾經公開表示,藍白緊密結合、白營完全附庸於藍營,因此必須(罷掉)11席才能夠翻盤。

民進黨內對於該如何與罷免團體互動,有各種不同主張。黨內年輕議員黃守達、張之豪、林秉宥及不分區立委沈伯洋等人日前共同舉行記者會,宣示「我不缺席,服務到底」,用「選民服務」概念協助罷團,只要罷團提出需求,例如需要幫忙印連署書、幫忙借路權、受滋擾需法律支持、想諮詢連署書格式、甚至要借桌椅等,他們都願協助,如此一來既不違背黨主席賴清德「尊重民團」的主張,也能實際以行動支援。
綠委林俊憲、王義川則認為,民進黨應等罷免進入第二階段之後投入,林俊憲強調,只要罷免進入第二階段,民進黨無可迴避,應該全力投入,王義川也說,進入二階段後,民進黨的立場就要凸顯。

黨內主戰派更對府院目前國會遭藍白聯手壓制的反應太過消極頗有微詞,政院在總預算遭在野喊刪後,陸續透過社群貼出首長控訴在野蠻橫審查的影片,內容也被黨內主戰派批評蒼白無力,不難看出綠營內部對反制罷免的路線仍有極大落差,有待進一步整合。

迎戰綠營大罷免,藍營祭出以罷制罷反擊,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日前在中常會宣示,「國民黨備戰不求戰,如果要戰就以戰止戰。」黨務高層深知罷免可能成為2026年縣市長選舉的前哨戰,高層因此拍板應對罷免要以藍白合為主調,鎖定「有望罷免成功者」及「策略性罷免」兩類綠委進行串聯反制。

聯合首長 保藍行動

所謂「有望罷免成功者」是藍綠基本盤相當,或藍軍小輸的選區,包括台北士北區吳思瑤、中正萬華區吳沛憶、新北板橋西區張宏陸;「策略性罷免」則為推升藍軍罷免士氣,鎖定高雄市鳳山區黃捷、得票數逐屆下降的台南市立委王定宇等仇恨值高的綠委。甚至綠具知名度議員也納入考量。


原住民綠委伍麗華、陳瑩也是國民黨重點鎖定的目標,一來黨中央評估藍營在原民族群的號召力與動員量能相對充沛;二來歷經禁伐補償、《警察人員人事條例》修法,2名綠委都只遵循黨意而非從族人的角度出發,選票根基已然鬆動。
不過,國民黨中央預料針對藍委的罷免團體不會在農曆年後馬上提案,而是會等到蒐集相當分量的連署書才會遞案,這也是藍營選在2月1日後才要正式啟動反罷程序的主因。
除了以罷制罷,國民黨中央也將聯合各執政縣市首長,執行「保藍(委)行動」。本刊調查,包括雙北、桃園、台中等藍營握有優勢席次的縣市,黨中央年後將協調縣市長多與藍委同框,更要求強化宣傳在地立委的「政績」,像是《財劃法》修法爭取到的經費,有助於哪些地方建設等。也有議員出身的藍委建議,黨籍縣市長或可透過行政資源及補助經費箝制綠營議員,讓罷免案回歸立委與立委的中央層級對決。


台中戰況 最受矚目
據藍營高層評估,台中市是此次大罷免最受矚目的地區之一,若台中失去立委席次,恐讓市長盧秀燕更上一層樓的過程摔一跤,「盧秀燕勢必小心,避免被傷了氣勢。」
一位前黨務人士說,除了盧,被看好接棒台中市長的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也應在罷免過程中替黨內同志輔選站台,才不會在士氣上被民進黨潛在對手超車;黨主席朱立倫及盧秀燕更應溝通合作,才能守住中台灣及藍軍的士氣。

「國民黨絕不怯戰,更做好遍地開花的準備!」黨務人士強調,執政黨該思考的是即便罷免藍委成功,綠營在補選時並非百分之百穩贏,藍營也有自信能拉下綠營現任幾席立委,如此一來,賴政府執政的前2年,朝野對立的情勢將只升不降,社會資源大量投注在罷免與補選,「在野黨不樂見國家發展停滯,但也不用背負行政責任的包袱,國家要前進或後退,當家鬧不鬧事,全在賴總統一念之間。」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