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
資料顯示狀態
- 一次無限滾動應顯示 12 筆
- 目前取得的資料共 24 筆
- 目前顯示的資料共 12 筆
- 取得的資料不足以顯示,需另外發request
- 最終應顯示 12 筆
發request狀態
- 目前已發request 1 次
- 最終應發request 87 次
loading狀態
- 正在發request中:否
- 仍有資料未被取得,開啟無限滾動功能

時事
普發1萬元有望?賴清德今公布特別條例 政院不排除釋憲仍有變數
2025.08.01 17:43
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明定全體國民每人將普發現金1萬元,並要求政府在今年10月31日前完成發放。總統賴清德今(1)日已發布總統令,正式公告此項條例。

時事
先過我這關?傅崐萁:台美關稅締約「一定要經立法院同意」 憂三代根基被搬空
2025.07.31 16:10
台美關稅談判結果即將出爐,川普最終將對台灣課徵多少「對等關稅」引發許多揣測。近日有消息指出,我方為了爭取最佳的15%稅率,有意加碼投資美國4,000億元(約新台幣12兆元),立法院多數黨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今(31日)表示,面對這麼大筆投資,加上台灣的外匯存底約18兆元,搬走了30兆台灣還剩下什麼,強調和美國的關稅締約,「一定要經過立法院的同意」。

時事
陳嘉宏專欄:可以普發現金 但不能照立法院這樣發錢
2025.07.29 07:52
在討論普發現金1萬元該不該發之前,再來複習一次《憲法》是怎麼說的。《憲法》第70條說:「立法院對於行政院所提預算案,不得為增加支出之提議。」意思是立法院不可以提出增加支出的「預算案」。大法官釋字第264號與391號解釋說:「立法院不得在預算案之外以委員提案方式為增加支出之提議。」意思是立法院也不能提出增加支出的「法律案」。第391號解釋理由書進一步說:「對各機關所編列預算之數額,在款項目節間移動增減並追加或削減原預算之項目,實質上變動施政計畫之內容,造成政策成敗無所歸屬。」意思是,立法院對於行政院所提預算,除了刪減,其他動都不能動。

時事
鏡評/民主程序的經濟代價
2025.07.28 05:28
民主社會以「民意」為最高價值,立法院選出的立法委員代表民意,發起大罷免運動的社團也在表達民意,當兩股「民意」出現衝突時,就是一場全體人民民主素養的考驗。

時事
大罷免失利外媒怎麼看?英BBC稱「親中立委倖免於難」 美NPR指「台灣政治僵局持續」
2025.07.27 16:38
國民黨24名立委的罷免案26日遭全數否決,各國關切台灣政治局勢將如何影響兩岸關係走向。英國《BBC》以標題〈「親中」政客在台灣投票中倖存,免於被趕下台〉;美國《NPR》標題則指出〈友中政黨倖免於罷免,台灣政治僵局將延續〉,分析大罷免的結果與未來可能趨勢。

時事
大法官提名全遭否決 司改會:犠牲人民權益
2025.07.25 21:20
司法院新任正副院長及大法官提名今(25日)再遭立法院否決,民間司改會指出,7位被提名人蔡秋明(並為司法院長被提名人)、蘇素娥(並為副院長被提名人)、詹鎮榮、林麗瑩、蕭文生、陳慈陽、鄭純惠均未獲全體立法委員過半同意,民間司改會對此表達遺憾並發聲明指出,人民需要能夠帶領司法改革的司法院長、有效率運作的憲法法庭,如今憲法法庭繼續空轉,犠牲人民權益。

時事
藍白封殺大法官人事!這2人「部分綠委也不挺」 吳思瑤:民進黨不是一言堂
2025.07.25 16:23
7名大法官缺額懸宕9個月,立法院今(25日)再度針對人事同意權案進行表決,總統府第二波提名的7個人選再度被全數封殺。然而除了藍白對所有人選都投下不同意票之外,有2名被提名人也只獲得一半的綠營立委支持,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對此做出回應。

時事
再度「全面封殺」大法官人事案 藍白理由曝光
2025.07.25 14:12
立法院今(25日)針對司法院人事同意權案進行表決,然而本次總統府提名的7位大法官人選再度全數遭到封殺,原本被認為有機會過關的詹鎮榮,同意票數甚至最低。國民黨團與民眾黨團也向媒體說明封殺原因。

時事
立院表決大法官人事案「7人選全遭否決」 憲法法庭持續癱瘓
2025.07.25 13:08
司法院正副院長暨大法官自去年10月起產生7名空缺,憲法法庭因人數不足額無法運作,總統府今年3月再提7名人選盼獲得立法院支持,曾參與拉法葉軍購弊案的偵查、審判的台灣高等檢察署主任檢察官蔡秋明,及最高法院法官蘇素娥,分別被提名為正副院長。然而今(25日)上午立法院針對人事同意權案進行表決,依然是沒有任何1人通過門檻,全數遭到否決。

時事
立院耍流氓、政績膨風 林楚茵:這款立委雲林不需要
2025.07.24 13:19
雲林縣拔丁行動,目前勢如破竹、遍地開花,每天都有不同立委到雲林聲援,今早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林楚茵也來到雲林四湖陪同拔丁行動的罷團共同掃街。

時事
鏡論/總統府替國稅局背黑鍋
2025.07.24 07:28
全民發鈔票之事,這陣子烈焰沸騰,燒得民進黨政府一個頭兩個大。這事道理是:依法徵稅,該徵多少,就徵多少,實徵數超過預算估列數,超過部分,絕非超徵。實情是:凡在野黨,都主張「還稅於民」;凡執政黨,都不肯掏鈔票。並且,換位子就換腦袋,在野時喊著發鈔票,執政了,當家才知柴米貴,死也不肯鬆手。同樣,原來執政黨,後來變成在野黨,立場就逆轉,屁股坐哪個位子,腦袋就怎麼反應。

時事
鏡觀/7月26日後的台灣
2025.07.24 07:28
幾天之後的台灣會是什麼樣子?通常這個問題,台灣人每4年才會問自己一次。不過,本週末大罷免投票的意義非常重大,可能跟一場總統大選不相上下,它已經改變台灣的政治,而且它的結果,將深刻影響賴清德政府未來3年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