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將於本月26日在全台24個選區投票,選前2天凱道大拚場,挺罷、反罷方都評估,北市選情升溫,將持續拉抬雙北投票率,雙方將直接進行激烈的票數對決,但在非都會區,挺罷方的「反共」訴求,能否激出選民出門投票是關鍵,「25%同意票門檻」成為罷免成敗的關鍵變數。
時事焦點/藍催票三本柱、綠訴求反共拚場 大罷免決戰25%門檻

大罷免三階投票將於7月26日登場,選前黃金週末,正反陣營都以萬人造勢場衝刺動員,在三階最後催票期間,藍營市長蔣萬安、侯友宜、盧秀燕成為催票三本柱,綠營因地方在野,縣市議會黨團成為罷免催票領頭羊,藍營陣營評估,雙北以外的投票率將是大罷免成敗關鍵。罷團幹部指出,國民黨立委多數低調回防基層降低仇恨值,藍營市長則挾帶行政權助陣,讓反罷的聲勢水漲船高,挺罷方攻得辛苦,最後是否能「大罷免大成功」,關鍵在投票能否跨過25%門檻。
罷方衝刺 投票一加一
大罷免第一階段,挺罷方保守估出6人必殺名單,包括新北葉元之、桃園涂權吉、牛煦庭、台中廖偉翔、羅廷瑋、台東黃建賓。未料二階士氣大好,31比0讓挺罷方士氣大振,評估數字也大幅提升,直到進入三階後,因冷卻期重新啟動的時間差、南台灣風災與關稅等外在因素干擾,議題焦點被轉移。

罷團結合綠營衝刺陸戰催票,台北、新北、桃園、台中等直轄市都有罷團串聯的大型造勢活動,空戰熱度也較佳。在台北市方面,罷免王鴻薇、徐巧芯的空戰熱度高,罷團志工人力充足,每天都能安排近十場掃街;相較之下,李彥秀的選區必須靠陸戰,公民團體與民進黨地方議員都有自發動員。
此外,被認為是北市深藍區的賴士葆、羅智強選區,因地方藍營議員有希望可以更上一層樓,導致團結度不高,反觀民進黨台北市議會黨團集體投入,議員都各自在選區盡力協助催票,民進黨台北市黨部更提供場地與設備做為電話拜票中心,讓每個罷團每天排班來打催票電話。

新北部分,新北市黨部主委蘇巧慧也率黨部大力投入協助,蘇巧慧指出,新北6個罷區,幾乎都是「1加1兩倍票」,意指罷免通過的25%門檻,差不多剛好是簽出來的連署書數量的2倍,因此,他們一再呼籲,所有簽過連署書的人,要再拉一個沒簽過的人出來投票,「1加1兩倍票,726去投票」就有機會通過。
合體力挺 藍大咖馳援
一名中部綠營幹部指出,台中綠營基層這次表現得相當團結,即便同一區處於競爭關係的議員,都能一起坐下來討論、協調罷免活動;台中最後階段20日大造勢,安排在北區的元保宮,重兵壓陣北北屯區、衝刺黃健豪罷免同意票的意味明顯。

然而,部分原本情勢看好的罷區,如雲林、台東,因有綠營地方山頭整合問題,為基層催票埋下隱憂。一位綠營人士指出,公民力量已經催票催到緊繃,但受外在因素打亂大罷免步調影響,如今決戰關鍵就在衝刺綠營基本盤,如果衝過25%門檻,就大有機會壓過反罷方。
國民黨同樣展開最後衝刺,在罷免投票前一週的黃金週末強化陸戰,包括新北、桃園、台中3都舉辦萬人大造勢,藍營縣市長幾乎全員到齊,以區域聯防概念,拚催出反罷票。挺罷、反罷雙方進入短兵相接,本刊調查,藍營縣市長成為關鍵王牌,尤其台北市長蔣萬安、新北市長侯友宜、台中市長盧秀燕更被視為催票三本柱,不光跨縣市馳援陪同被罷的藍委掃街,更針對特定5選區進行最後補強。

像是台北市,本刊掌握,藍委王鴻薇所在的中山北松山,原是蔣擔任立委時的本命區,有丟不得的壓力,從7月中開始,蔣週週都回防,陪掃街拜票或參加後援會成立全力拉抬。
連續三週 陸戰總動員
而松信區的徐巧芯在2023年黨內初選時,與老將費鴻泰掀起「芯費大戰」,雙方支持者就此種下心結,加上費轉任中嘉集團副董後,鮮少曝光或碰觸政治議題,蔣萬安為此指派台北市副市長林奕華、民政局長陳永德協調基層,希望化解裂痕。港湖區李彥秀則是面對綠營大軍壓境,罷團結合地方議員、前立委高嘉瑜等系統,堪比大選規格,蔣因此強力助攻,透過同框合體,積極宣傳李的政績,喊話支持者票投不同意,以利市政推行。

新北市部分,板橋區葉元之始終是罷團強力狙擊的目標,本刊掌握,因葉在地陸戰量能不足,侯友宜親自出馬,檯面下多次與議員、里長溝通,替葉「箍」緊在地票盤;但藍營評估,葉仍是新北目前最瀕危的藍委。
至於台中選情,黨內關注受封「盧媽三子」之一的藍委羅廷瑋,評估羅在基本盤、動員量能、選民仇恨值等面向,比起同期的另外二人廖偉翔、黃健豪居劣勢,為此羅將是盧最後一週的重點輔選人員。

「國民黨陸戰已經是總動員狀態,催到極致了!」一位前藍營黨務高層觀察,小至地方黨部的固本會報、個別藍委的政策說明會,大到造勢活動,黨籍縣市長及黨內大咖幾乎無役不與,全面動起來助陣,倘若加上725凱道造勢,等於藍營已連續3週大規模動員,只要726天氣不要太差,相信支持者都會出門投不同意。
依《選罷法》規定,罷免過關須達2門檻,即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以及同意票須達原選舉區選舉人數1/4以上。對照713南投縣民進黨籍議員陳玉玲罷免案結果,投票率近3成2,儘管同意票高於不同意票,但也只占投票人總數的21.26%,未跨過25%門檻,讓藍營信心大增,認為罷免同意票要衝破25%並不容易。

過關門檻 達標不容易
尤其是選舉人數突破30萬的選區,包括基隆市(林沛祥)、北市第四選區(李彥秀)、新北第一選區(洪孟楷),以及桃園第一選區(牛煦庭)、第二選區(涂權吉)、第三選區(魯明哲)、第四選區(萬美玲),新竹市(鄭正鈐)、台中第四選區(廖偉翔)、第五選區(黃健豪)等十區,同意票至少都要超過7.5萬票,藍營評估以2024立委選舉,各區投票率都突破7成2來看,罷免投票不像當時有總統票加持吸引民眾投票,25%同意票門檻,對藍營而言是一大利多。
一位不具名的北部藍委也直言,從總統賴清德團結十講的「雜質說」,再到丹娜絲颱風南下勘災,賴表現頻遭非議,還數度對災民說教,以及近期台師大爆出女足抽血案,凸顯教育部等行政單位反應慢半拍,不僅讓中間選民深感執政不力,使得罷免回歸藍綠對決,也會進一步影響藍綠支持者的投票率。
另方面,在罷免電視公辦說明會上,罷團領銜人罷免論述歪樓直接放送,像是曹興誠竟脫口稱「職棒打假球的比正規認真」,一句話惹怒球迷,加深民眾對罷免惡感,藍營輔選系統評估,最後一週藍營穩紮穩打,藍委與縣市長一同出擊,固守選區打好地面戰,回歸最基本的掃街拜票、強化政績宣傳,相信終能催出不同意罷免票,與同意罷免方正面對決。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