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米粉廠】九降風吹不散的堅持 會員專區時事東德成是新竹米粉寮僅存的百年手工純米米粉廠,第3代負責人郭連進(右)與妻子林美津(左)至今仍每天靠手撕,製作米粉。文 王筱君攝影鄒保祥主播智偉發布時間 2017.07.06 11:00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25 臺北時間台灣老店米粉東德成新竹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每年九九重陽節後,新竹地區颳起特有的九降風,不僅吹出一卷又一卷Q彈米粉,也吹起在地人的生計命脈。老新竹人口中的「米粉寮」南勢社區,全盛時期有多達60餘家米粉廠,隨著工業化發展、機械逐漸取代人力,擁有百年歷史的東德成,是地方上僅存遵循古法手工製作的純米米粉廠。做米粉必須早起,天色還未完全透亮,東德成米粉廠已展開一日工作。清晨4點,天還未亮,東德成米粉第三代老闆娘林美津已起床磨米漿,開啟一日工序。「做米粉需要人力,必須全家人出動、分工合作,為了不讓老公、兒子和媳婦太累,我習慣跑在前面…」夏天是米粉廠的淡季,即使如此,林美津光是要磨完眼前6大包、總計300斤在來米,就要花將近2小時。 1個小時之後,林美津的公公、高齡84歲的第二代負責人郭水木現身,接手把磨成漿的大包米漿袋用木頭重壓,利用油壓脫水機瀝出水分,才算完成前置作業。因地形關係,每年九九重陽節後,新竹地區颳起特有的九降風,不僅吹出一卷又一卷Q彈米粉,也吹起在地人的生計命脈。東德成米粉廠所在的南勢社區,是老新竹人口中的「米粉寮」,在50、60年代全盛時期,有多達60餘家米粉廠,隨著工業化發展,機械逐漸取代人力,擁有百年歷史的東德成,是地方上僅存唯一遵循古法手工製作的純米米粉廠。我們夫妻倆壓根沒想過要接手,但計畫趕不上變化,小叔淋巴癌驟逝,不得不一肩扛起。「新竹米粉分為兩類,一種是用水煮的叫做水粉,我們家這種用蒸的又稱炊粉,是爺爺從老家福建省惠安縣學來的功夫。」第三代老闆郭連進表示,爺爺郭樹從日據時代就開始做米粉,過去新竹米粉是以水粉為主,料理前必須先將乾巴巴的米粉泡軟,而為了讓小吃攤更容易處理,爺爺改做炊粉,剛出爐的濕米粉可直接批發給小吃攤,剩餘的才曬成乾米粉,延長保存期限。手工米粉費時費力,林美津清晨4點就得起床磨米漿。郭樹把做米粉的技術傳給3個兒子,但郭連進的2位伯父覺得做這途太辛苦,陸續離開,郭連進和弟弟郭哲仁從小就要幫忙爺爺、爸媽做米粉,他回憶:「清晨4、5點就要起床工作,忙到上學常遲到被老師打,也不敢跟家人說。」米粉廠利潤薄,郭連進國小畢業後離家學裝潢木工,父母決定把家業傳給個性內向的小弟郭哲仁。擁有一手裝潢好功夫的郭連進,婚後升為工頭,出班一天可賺2500元工資,妻子林美津原在家中幫忙小叔,每個月只領2000元,直到2個兒子相繼出生,為增加收入,才改在中正台夜市開麵攤。林美津回憶:「攤位租金1個月就要4萬元,我不敢請人、休假,先生下班後會來幫我一起收攤。」林美津全年無休拚了2年,好不容易才累積穩定客源。東德成米粉廠屬於家族事業,原第3代負責人郭哲仁(蹲者)罹癌驟逝,長子郭連進(第二排右1)臨危受命,扛起接班重任。(東德成提供)哪知2000年,才40歲的郭哲仁竟罹患淋巴癌驟逝,為了不讓家族事業失傳,壓根沒想過要接手的夫婦,不得不趕鴨子上架,一肩扛起重任。【東德成米粉專訪二】傻嫁米粉郎 她淚訴日操18小時累如牛【東德成米粉專訪三】超搶手米粉! 排隊1個月還買不到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