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總有些喪權辱國的日期會被狠狠記得,對於法國葡萄酒迷來說,西元1976年5月24日的「巴黎審判」(The Judgement of Paris),是他們不忍回首的一天。在法國酒獨領風騷的70年代,其他國家的葡萄酒都被視為次級品,尤其屬於新世界的美國酒,更是不值一哂。
改變葡萄酒歷史的男人 8月底即將來台
氣候變遷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葡萄酒的疆界,過去氣候寒涼、完全無法釀酒的高緯度地區,竟也開始被劃入生產葡萄酒的好球帶,高冷的英國即為其一。促成新世界葡萄酒崛起的酒評家Steven Spurrier,就在故鄉英國找到與香檳區一樣土質的農莊,釀起氣泡酒。
而率先擊破這個神話的,是英國酒商兼酒評家Steven Spurrier。他邀請了9位法國權威評審,在巴黎舉辦了一場盲飲。參賽的除了有美國酒,更有法國波爾多一級酒莊的好年份酒,名次公布後,紅、白酒出乎意料均由美國酒奪魁,當場讓法國人的玻璃心碎一地。
美國權威酒評家Robert Parker曾寫道:「巴黎審判摧毀了法國葡萄酒至高無上的神話,為葡萄酒世界劃下了民主的新紀元。這在葡萄酒歷史上是個分水嶺」。從此,Spurrier如同革命家,帶領酒迷們打破迷思,給予新世界釀酒師一計強心針。因此在2004年,智利的伊拉蘇(Errazuriz)酒莊總裁找上了他,希望他在柏林舉辦如同巴黎那場的盲評,而這場「柏林品酒會」(Berlin Tasting)再掀波瀾。智利的葡萄酒贏了法國拉菲、瑪歌等名莊,榮登冠、亞軍,一吐智利酒不被權威酒評看重的怨氣。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