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樣面臨海嘯,卻有兩樣情?主要是2008年中前,持續定時定額的投資人看到超甜美報酬率的時候,通常捨不得停利;至於剛做單筆投資的人,則往往是見到別人狂賺時,才忍不住高點進場,當然之後海嘯襲來,就會痛苦不堪了。
還記得海嘯前贖回基金的順序大概是這樣,最先贖回美股及歐股,接下來是亞股,最後是原物料相關基金。這是因為每次景氣復甦都是從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開始,再逐步帶動亞洲,而隨著全球景氣慢慢揚升,拉起了原物料的需求。然而隨著原物料的漲幅越來越高,通膨會升溫,最終讓景氣走揚的力道越來越微弱。
捨得贖回 入袋為安
這樣的過程反應在股市上,就變成先漲的先結束。看看這波的環境變化,不也是美國先復甦,而當美股漲了6、7年後,新興市場才慢慢回神,直到近1年也才見到原物料稍有起色。唯一不同的是,相較於2007年那波漲勢,這次全球復甦力道並不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