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米獵人】消失30年的海稻米 重回太平洋旁的港口部落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花蓮豐濱鄉的港口部落,有少見的海稻米水梯田,這是阿美族人傳統的飲食地景。
花蓮豐濱鄉的港口部落,有少見的海稻米水梯田,這是阿美族人傳統的飲食地景。
春天的花蓮豐濱港口部落是食材樂園。山梯田像是一條綠毯順著山勢一路向海洋延伸,階梯式稻田留住山泉水的浸潤,田裡的稻子挨著太平洋,日日吹海風、每天迎接第一道曙光。一路走向海邊,潮間帶有豐富的海藻螺貝,海洋裡還有肥美的齒鰆成群勁游著。
然而,這樣富饒的食材地景,是在海稻田廢耕30年後,才跟著返鄉的族人一起重現大地。
「莎娃綠岸文化工作室」主人陳鎮妹告訴我,港口部落早期由部落裡的八大年齡階層之一的「Miawawway」(25~29歲,負責山田巡查,戰時戰士、集體狩獵等任務的階層),在春天時上山燒林耕田、狩獵,他們得一直等到夏季豐年祭前,才能下山把作物和動物扛回部落分享給族人,所以傳統的部落豐年祭,有慶豐收與歡迎家人回來的意義。
「早期在部落裡有田地的族人不多,我媽媽說我們家是賣掉一頭牛買來這塊地,一開始只有小小的,完全用人力耕種,幾年後挖土機才開進了部落,才有機器逐漸順著山勢開墾成水梯田。」陳鎮妹坐在她心愛的水梯田旁回憶。但是跟多數原鄉部落命運相似,台灣在70、80年代起面臨經濟轉型,許多部落青年離鄉到城市工作,部落人口流失,狩獵文化快要失傳,海稻田也廢耕。
陳鎮妹年輕時也離家工作、結婚,帶孩子在城市生活,於是家族的這片水梯田曾經一度無人看顧,直到幾年前,她發生一場嚴重的車禍,清醒重生的她生出了強烈想要回到故鄉休養的念頭。「種菜、種米讓我好喜歡!非常喜歡!」返鄉後的她跟著母親、跟著餵養她長大的土地重新生活-把自己交給土地,是創傷後的她的療癒方式。
「莎娃綠岸文化工作室」主人陳鎮妹的「曙光米」,連山上猴子都來偷吃。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