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格子王番外篇】紡織老廠第三代 要把機能潮牌推上國際舞台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和明紡織第三代的陳璽年(左)和唐毓琪(右),打造設計感強烈卻實用的自創品牌織本主義(WEAVISM)。
和明紡織第三代的陳璽年(左)和唐毓琪(右),打造設計感強烈卻實用的自創品牌織本主義(WEAVISM)。
家族世代經營布匹的和明紡織第三代陳璽年,祖父陳文進原在民權路上一家布莊當學徒,後來陳文進在台南七股成立和明紡織自己生產布料。目前和明紡織由第二代、陳璽年父親的陳富泉經營,他以需要高技術的格子布,讓和明從一家只做內銷的地方工廠,轉型出口外銷,並拿下Burberry、Armani、Ralph Lauren等國際精品大單,去年創下5.5億元營收。
走過40多年代工生產的歲月,2014年,陳富泉與妻子、和明紡織執行副總李桂林一度自創品牌Pachy Sandra,但因公務繁忙始終分身乏術,直到獨子陳璽年從美國回台加入家族企業才有了改變。
「(小時候)我知道我們公司是在賣布的,國、高中時也會幫忙弄一些吊卡,印象中,我爸媽就是很忙很忙,可是以前也不知道他們在忙什麼。」還不滿30歲的陳璽年,外型神似職棒選手林哲瑄,「我媽一直想做品牌,但一直沒有時間,所以我一回來先在工廠待了1年,從源頭認識布,不然布怎麼織,別人問什麼你都不知道,這是不行的。」
陳璽年利用自家布料製衣,並放入許多巧思,提昇衣服的實際功能。
為什麼選擇深耕自創品牌?陳璽年分析,「我們的工廠規模不大,要跟大家拚低價,我們其實沒有優勢。我想我們既然有很多的布料,為什麼不試試看推品牌?把現有的技術再做提昇?」
起初,陳璽年利用和明生產的布料製作一系列的襯衫,卻難以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次陳璽年到美國旅行,發現星巴克販售著由回收咖啡渣製成的T-shirt,帶給了他靈感,「很多旅客到台灣,會上網Google台灣的哪裡好吃、哪裡好玩,但真的要去找代表台灣的服飾卻沒有,所以我想以旅行為概念做服裝,讓觀光客知道我們台灣對服裝、對旅行這件事情是很在在乎的。」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