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至巔峰沒改變?導演:變的是我老了吧會員專區人物伴隨名聲在國際上愈來愈響亮,是枝裕和每天都忙得像是停不下來的迴轉壽司,受訪時, 幾度露出了疲態。文 黃文鉅攝影王漢順影音陳岳威主播智偉發布時間 2018.06.25 06:59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金棕櫚坎城影展專訪小偷家族是枝裕和一鏡到底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攀人生頂峰 受訪屢露疲態拍片20多年獲獎無數,是枝裕和終於攀上導演生涯的巔峰,甫以《小偷家族》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影片金棕櫚獎。他的電影總關切寫實人間最平淡又最羞恥的情感,表面看似冷峻,其實暗伏暖流,幾乎所有的故事核心都在追問著:血濃於水與朝夕相處,何者重要?家族間的羈絆,是幸福抑或詛咒? 他說:「電影應盡量用不直接說出悲傷或寂寞的方式,來表現悲傷或寂寞。」家庭就是劇場,淚水與歡笑並存,某方面來說,他的電影也是他對自己家族命運的扣問。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他總靜靜凝視那些無人知曉的懺情與悲傷。是枝裕和外表看似溫和,其實骨子裡勇於叛逆和突破,這跟他的電影風格很相像,看似一派平靜,底下卻是波濤洶湧。幾乎沒有人說過是枝裕和(これえだひろかず)的壞話。與他合作過的人,無不誇他平易近人。在媒體前,他愛穿素淨白衣,親和力十足,面對光怪陸離的提問,也總是不卑不亢。大導演聽完我描述,呵呵笑出聲說:「導演沒有溫順的,頂多是假裝。我乍看很和氣,不會擺出太露骨的表情,幾乎不怒吼,不會性騷擾也不會濫權,但那只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又說:「導演別太機車,工作人員才敢於表達意見,工作過程順暢,會讓作品更好,所以我選擇不當壞人。我是作品至上主義,罵人或被罵,揍人或被揍,都沒有好處。被大罵的人怎麼會給你好點子呢?我年輕時當電視台助導,被踢又被詛咒,心裡就算有再好的點子也絕不會跟導播講,只想著不要進入他的視線範圍以免又被罵。」是枝裕和入圍坎城影展5次,一次比一次更上層樓,今年終於成功摘下金棕櫚獎,再度讓日本電影站上國際舞台。(東方IC)攀人生頂峰 受訪屢露疲態新片《小偷家族》將視野涉入社會議題,也延續了是枝裕和近年思考的命題:血緣對於家庭的必然性。(采昌國際多媒體提供)今年5月,56歲的是枝裕和終於攀上人生的頂峰,以新片《小偷家族》榮獲本屆坎城影展金棕櫚獎,成為繼衣笠貞之助、黑澤明、今村昌平之後第4位榮獲此獎的日本導演。過去,他5度入圍坎城影展競賽項目,《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2004年)讓年僅14歲的柳樂優彌獲得最佳男主角獎;《我的意外爸爸》(2013年)獲得評審團大獎。這次更上層樓,他看似冷靜,致詞卻坦言雙腿一直發抖。6月初,我們前去拜訪是枝裕和位在澀谷的工作室「分福」。工作人員連忙致歉,說導演這幾天去九州宣傳新片,正在飛回東京的路上,採訪恐將延遲。事實上,幾天前約定好的時間一改再改,我們真擔心白跑一趟。所幸最後他現身了。工作人員再三提醒:「一分鐘都不能超過哦,導演非常忙,這是盡量擠出的空檔。」代表作《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樹立了是枝裕和早期的社會寫實風格,這部片也讓當時年僅十四歲的柳樂優彌,摘下坎城影帝。(翻攝自網路)受訪時,導演不時搓揉眉心,用雙手托住臉頰,疲累兮兮只差沒打呵欠。好幾度趁翻譯的幾秒,他閉上雙眼,眉頭揪著刀刻一般深的紋路,讓人忍不住想幫他撥平。眼袋浮腫泛黑,跟身上寬鬆的亞麻棉白襯衫形成強烈對比。與其說這是採訪,不如說像偵探片裡沒日沒夜逼問口供的場景。《小偷家族》恰好有幾場警察逼供的橋段。故事敘述東京一個以偷竊維生的底層家族,在貧困中自給自足、相互慰藉,某天,一位來路不明的小女孩出現,漸漸讓全家不可告人的祕密浮上檯面。題材靈感源自社會新聞,同時扣問是枝裕和念茲在茲的命題:血濃於水與朝夕相處,何者重要?哪一邊才有資格叫「家族」?《小偷家族》題材近似《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你自認14年來有何變與不變?他把雙手架高到頭上,一副投降姿態,說:「好難回答啊。變的大概是我老了吧,沒變的應該不會特別意識到,很難用語言說明。」他累得不得了,十指插入灰白相間的髮絲抓呀抓,有點心不在焉。午後一點多了,我驚覺他還沒吃中飯。【是枝裕和專訪二】【是枝裕和專訪三】【是枝裕和專訪四】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