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昌讀小學時有一次生病,家裡放錢的抽屜只剩2元5分,得等爸爸向親戚借錢後才能看醫生。三哥的創業基金,也是靠爸爸跟親戚借8萬5千元買車床、送貨用摩托車。
【小零件真本事二】BOSCH巡廠挑出27項缺失 他只花2天「敗部復活」

宇隆科技的前身其實是由劉俊昌三哥劉漢桐創立的久隆,當時劉俊昌還在念國中,家裡以鐵皮搭建工廠,生產傳統的自動車床零件,「我們家只有幾分薄田,說實在,餬口都難。」
劉俊昌為了協助家族事業,選讀高工機工科夜間部,白天公司幫忙,晚上學校上課,「我們沒背景、沒學歷,就是一步一腳印。成長環境不是我能選擇,但後面的人生我能改變。」畢業後正式進入公司,他自己開玩笑說:「作業員、品管、採購、生產管理,我都做過,沒有一樣專的,不像我三哥一直都是技術、我二哥一直都是業務。」大哥是國小老師,但假日也都會到廠支援。

1987年久隆正式改名為宇隆,初期做光學零件,光學廠外移後,轉型做Seagate、IBM硬碟馬達零件。但3C產品生命週期不到1年、反應要快,「這個月交4萬件,下個月暴增到50萬件…如果市場反應不好,明天一個傳真就必須把產線全部停下來。」看透科技產業大起大落,他們決定轉攻產品生命週期至少5到10年的汽車產業。

2001年,德國BOSCH到上海舉行展示會,本來只打算找亞洲供應商做螺絲、螺帽之類的低端零件,「但我三哥一看到汽車引擎噴油嘴,就跟德國人說,這個我們能做。」噴油嘴是攸關引擎性能的零件,宇隆送樣3次,才做出品質與德廠一致、但價格便宜3成的樣品。隨後BOSCH派人稽核工廠,提出27項缺失,負責生產管理的劉俊昌憑著過去做3C產業快速反應、使命必達的信念,只花2個工作天回應改善對策,從已淘汰的廠商名單中「敗部復活」,「要拿到機會,你不只要準備好,更要比別人積極展現企圖心。」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