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牙,指的是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拜土地公。在早期社會中,也稱之為「作牙」。拜請文創的「台灣尾牙」資料中提到,最早的牙其實是「互」字,古文接近牙字。歷史上軍隊旗幟以象牙為裝飾,稱為牙旗。每月祭拜2次,傳入民間為「作牙」。無論相互交流,或作牙感謝,都與「感謝天地」相差不遠。
令人懷念的台式嘉年華 相揪來呷台灣尾牙
2019年1月20日,趕在農曆過年前,鹿港護聖宮玻璃媽祖廟前,迎來現今台灣好少見的「台灣尾牙」。此尾牙並非一般企業酬謝員工的年度尾牙,而是結合傳統技藝與菜餚,重組而成的一場「台式嘉年華」。
很久沒有在廟埕前,參與像這樣的尾牙辦桌。有藝師、歌仔戲及布袋戲團,以及傳承古早手路菜的總鋪師們,甚至還能在「廟口攤位」見到傳統的糖葫蘆、狀元糕、龍鬚糖等攤位。
從下午開始,布袋戲與歌仔戲,就先進行由新藝芳歌仔戲與台中聲五洲掌中劇團王英峻布袋戲,進行「廟前尬戲」。兩個戲班各自端出聲光效果最強的招牌戲。從布袋戲與歌仔戲開場,然後由已經有260年的彰化梨春園北管接力演奏。這場酬神、歡聚的尾牙,隨之展開。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