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民族文化學系學者巴奈母路(Panay Mulu)用「靈觀」看待語言,她除了是學者,也是部落祭師,處理神靈與靈魂的事。母語連結的自然萬物中不同儀式被呼喚出來的一百八十幾個神靈,語言就是通往靈之路的鑰匙。
【族語是回家的路番外篇】看到孩子用真正的母語講話,那種感動無法言語
「語言要是母語,靈魂才是對的,否則軀殼跟靈魂是脫開的。小孩聽不懂阿公阿嬤的話,講很奇怪的國語,老人很傷心,這不是我們的孩子了。」
她曾經是一個不屑當原住民的阿美族女孩,學西洋音樂,在教會彈鋼琴,努力跟平地人平起平坐。「可是走到天涯海角,我還是不快樂,不能忍受那種沒有靈魂的活法。」1986年她大學畢業,老師許常惠鼓勵她研究自己民族的音樂,「他不喜歡叫我林桂枝(巴奈母路的漢名),原住民被漠視、不在乎,但有人願意看你的美麗,你就會愈來愈美麗。我放棄教職,開始做田野,學語言、文化、歌舞。」
漢名林桂枝的女兒成長於原漢客混居的社區,母親家說日語,她努力學注音,但她很困惑。「以前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阿嬤(部落裡的祭師)會說:『你就是沒有靈魂的人。』我到底是誰?一路走來,我其實是在了解自己的靈魂、文化,語言是靈魂的窗口,沒有語言承載,文化就不見了。」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