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相人間】被老礦場鑿裂的中華村 蝴蝶與砂石車的戰爭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礦業改革停滯,一座位在宜蘭員山鄉、由永侒實業開發的礦場,卻在去年逆勢提出擴大礦業用地環評申請。老礦場死灰復燃,影響最深的是住在礦下的人。
礦業改革停滯,一座位在宜蘭員山鄉、由永侒實業開發的礦場,卻在去年逆勢提出擴大礦業用地環評申請。老礦場死灰復燃,影響最深的是住在礦下的人。
位在宜蘭員山鄉的永侒礦場,去年申請擴大開發。老礦場死灰復燃,住在礦下的人首當其衝。座落礦場旁的中華村,村內有3座礦場、5座砂石場,山腳下原本蝴蝶聚集的日常,20年來被土石滑落、水遭斷流、砂石車呼嘯路間的景象取代,成為兩代村民的共同記憶。
此刻開挖新山頭,不僅可能汙染當地珍貴水源,原本單純的社區關係更被開發帶來的可能利益逐步腐蝕。一座說不清必要性、地點也備受質疑的礦場,在齊柏林逝世後3年,正挑戰台灣礦業改革的決心。
冬季天氣一向陰冷潮溼的大安埤山腳邊,那天意外陽光普照。王榮發(化名,54歲)和我們相約村內某座橋頭,他家就在300公尺外,我提議可以趁著天氣好散步去,他欲言又止地說:「其實…我平常都開車。」上了路,到王家短短不到1分鐘車程,沿途2台砂石車呼嘯經過。二線道路面寬不過5、6公尺,一台砂石車便占去一半,同側行人幾無站立空間,這才懂王大哥為何不愛走路。

重車壓境 噪音不斷

中華村上鄰雪山山系,下傍蘭陽溪,在蘭陽平原裡居於沖積扇頂端。早年村內因居水腳湧泉帶,水源豐沛,常有蝶群聚集,50年代居民以尿液製作誘捕陷阱,最多一天可捉5,000隻。70年代台灣經濟快速發展,產業結構轉變,採集自然資源無法為養家活口的單一選項,村民們於是開始外出至市區找頭路。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