賠錢生意繼續做,背後是段愛鄉愛土重情義的故事,裕珍馨最早發跡於媽祖廟旁巷弄,由陳裕賢的父親陳基振創立,他對烘焙一竅不通,卻獲得媽祖6個聖筊指引要靠做餅維生,陳裕賢的祖父在當地人望頗高,許多顧客都看他的面子,專程光顧巷底的小小麵包店。
賠錢賣麵包是和父親的約定 大甲裕珍馨
成立54年的奶油酥餅代名詞「裕珍馨」,全台店面櫃位加起來15處,光賣酥餅應該就夠賺了,但在台中大甲光明路上的旗艦店,至今仍每天出爐新鮮麵包,「波蘿麵包」甚至一顆只賣12元。「其實我們每年都賠6、70萬在做。」董事長陳裕賢苦笑。
陳裕賢回憶:「最早做出來的餅硬得像唱片,丟出去不會碎,我父親不想丟祖父的臉,到處重金禮聘名師,也很捨得用貴的進口料,那時的奶油、椰子、葡萄乾都是跟義美的供應商拿,做出來的奶酥、菠蘿一炮而紅。」過往拜拜用的酥餅,多用豬油起酥,也是裕珍馨首創用成本近10倍的奶油取代豬油,讓奶素者也能吃。
在他眼中,父親曾經是把吃虧當吃補的老古板,「以前做餅,大家都只想做工序少、利潤高的大餅,沒人想做費工的酥餅,只有我爸爸願意接大筆訂單。」他又說:「一開始奶油酥餅賣一片賠一片。1988年建醮,周圍的餅店師傅都說要漲豬油酥餅的價格,我心想終於可以趁此拉回虧損,卻被我爸爸訓斥『在農忙前漲肥料錢,算什麼生意人!』」卻也因為這波暢銷,讓裕珍馨的酥餅名聲遍及全台。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