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點半,多數人還在沉睡,川業肉圓第四代老闆陳勁宏已趕著揉製肉圓皮,以地瓜粉混合五穀米漿,為後腿肉去筋膜、切塊、醃紅糟、炒香,將內餡的鳳尾筍反覆水煮、清洗2次去除酸味,小小一顆肉圓,備料有多道複雜工序,包料與蒸煮,他學了快1年才上手。
【百年肉圓改名番外篇】疫情後不漲價 銅板價肉圓被嫌貴他喊委屈 川業肉圓專訪

創立112年的川業肉圓,靠著手工製作,自釀紅糟做肉圓,在萬華已是知名老店。2021年疫情嚴重,第四代陳勁宏趁機重新裝修,升級用餐空間,換店名,後疫情時代萬物皆漲,他考量大家荷包緊縮,宣布凍漲,卻被客人嫌貴,讓他不禁感嘆,希望真材實料的價值能被理解。

「我壓得很紮實,要把空氣排出來,不然蒸的時候熱氣包在裡面,肉會過熟太老,皮的厚度也會影響口感和內餡熟度,以前剛開始包,拿起來皮全破。」蒸煮過程溽熱難耐,他還得耐著高溫蒸氣檢查肉圓熟度,調整火候。

店內幾乎90%以上的菜色都是自製,連貢丸湯裡的貢丸,都是陳勁宏自己打。尤其川業主打紅糟肉圓,比一般肉圓多了製作紅糟的步驟,陳勁宏和母親每隔1、2週都要親自釀造,用以醃肉,「用紅麴米、糯米加米酒釀造,我高祖父是泉州人,曾祖母是客家人,都會用紅糟做料理。」

2021年疫情肆虐全球,陳勁宏為保護家人與員工健康,趁機重新裝修店面,增加冷氣、隔絕室外料理與室內用餐區,升級用餐空間,甚至大膽換店名,將原本名「新竹肉圓」改為「川業肉圓」,他解釋:「因為不能用地名申請商標,但老品牌沒商標怕被仿冒。」

去年10月川業肉圓重新開幕,環境升級,原物料又一直漲,原本陳勁宏也想漲價,但奶奶告訴他:「疫情期間,大家都很辛苦,先不要漲價。」認同奶奶的他,也維持肉圓一顆45元的價錢,沒想到還是被客人嫌,「有客人說,『你們家肉圓怎麼小小的就45元,人家新竹的,2顆賣45元』,我其實聽了蠻難過的,有的肉圓裡面是包機器絞的絞肉,也沒什麼工法,我們是切很大塊的肉,還把它塞滿滿的,很紮實,現在人都看外表,不看內在。」

實際品嚐川業肉圓,裡頭豬後腿肉紮實大塊,包進滿滿的鳳尾筍和香菇,幾乎每一口都吃得到餡料,外皮厚度適中,不會有只吃皮的空虛感。旁邊一桌吃30多年的客人,見我們採訪立刻熱情地介紹,「我從他阿公時期吃到現在,從1顆10元開始吃,他們以前在萬華戲院旁邊路邊攤,後來搬到龍山商場裡面,還是一路跟隨。」有老客人讚聲相挺,陳勁宏露出開朗笑容,相信真材實料的價值一定經得起時間考驗。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