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裕軒特別感謝貿協董事長黃志芳。他表示,黃志芳是他這次在執行撤僑任務中的最大支柱。「今天我站在這裡,非常榮幸能以貿協人的身份,為台灣的對外貿易推廣和經貿外交,發揮棉薄之力。12年前,我第一次赴烏克蘭求學,便愛上那片美麗的土地;12年後,我很榮幸能持續為台灣和烏克蘭的未來繼續奮鬥。希望戰爭早日結束,我們再一起幫忙烏克蘭恢復平靜與美麗的生活。」
【徐裕軒番外篇】談烏國的平靜與美麗 徐裕軒:「12年前就愛上那片土地」

8月初,外交部長吳釗燮頒贈貿協基輔台貿中心主任徐裕軒睦誼外交獎章,表彰他堅守崗位、協助政府執行撤僑任務。贈勳典禮上,他發表感言:「我的母親李瑞琴女士給予我最大的關心與包容,今天我想將這個榮譽獻給她。我的伯父陳金海先生,從小如父親般對我的呵護與照顧,讓我一輩子都難以回報。」

沒見過台灣學生對烏克蘭這麼感興趣
「我從未見過任何一個台灣學生,對烏克蘭這麼感興趣。這很不尋常。」前政大兼任教授葉卓爾(Joel Janicki)曾指導徐裕軒論文寫作,從學生時代開始,葉卓爾一直鼓勵徐裕軒前往烏克蘭追求夢想。
「Uri(徐裕軒烏語名字)花了很多時間研究烏克蘭,也帶了很多台灣的文化到烏克蘭。」葉卓爾回憶,多年前,徐裕軒研究克蘭裔俄羅斯作家尼古拉.果戈里(Nikolai Gogol),有別於其他同學大多介紹這是一位俄裔作家,徐裕軒寫來一份「完全從烏克蘭視角出發」的報告。
「烏克蘭戰爭之後,這半年來,台灣來了大概200至300名烏克蘭的學生和學者。最近,他們的家人也非常擔心這些學生。怕他們好像...剛逃離一個戰爭的地方(烏克蘭),又進入到另一個可能有戰爭的地方。」區域情勢升高,徐裕軒卻認為,現在的時機點,對台灣亦是機會,「這是和烏克蘭合作非常好的契機。」

例如,他去年在基輔書展認識中國讀書超過十年的烏克蘭漢學家Mariana Savchenko,烏俄戰爭開打後,今年Mariana來台唸書,徐裕軒帶她認識台灣文化。Mariana坦言:「以前在中國,我沒有看到台灣的複雜性、多面性,以及多元的國家社會。」她也觀察,以往在烏克蘭的漢學界,相關研究皆非常缺乏關於台灣的客觀分析,「以前,關於台灣文學,甚至漢學家,很少人瞭解台灣文學。」
「他帶我去台灣其他城市,看了很多歷史景點、博物館、美術館、孔子廟。」Mariana說,徐裕軒向她介紹台灣的文化,政治,學術,藝術,文學,社會不同觀點,「因為他(徐裕軒),我學到太多知識,長知識的速度非常快。」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