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宏志番外篇】飢餓感是飲食寫作的原動力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詹宏志表示童年的匱乏,那些飢餓感是飲食寫作的原動力。
詹宏志表示童年的匱乏,那些飢餓感是飲食寫作的原動力。
詹宏志寫食物,讓人心生嚮往,有讀者看了《綠光往事》《人生一瞬》,會拿著書去尋找他筆下筆下的餐廳,但他分析最早寫食物,是匱乏的童年,飢餓感使然,「我寫爸爸帶我去找露頭,媽媽一早幫我們做外出的乾糧,她做了餅、小黃瓜,讓我們帶山上,我寫我母親蹲下來的畫面,又或者我寫父親帶我去夜市,夜裡到處是黑的,唯有街燈下的攤販是亮的,客人坐在攤車下吃飯,煙霧蒸騰,我寫食物,那個飢餓都還在。提醒我這個事情,是黎智英的太太,他說為什麼你會寫到那個魚丸,那真的很好吃嗎?我愣了一下,後來才想起來,是因為飢餓讓我印象深刻。」
早年文章對食物的描述都是飢餓感,成長過程之中,嗜書如命,大量閱讀,又何嘗不是一種精神巨大的飢餓呢?「你這樣描述是一定是對的。但我很難用飢餓來描述自己。我從小就想離開家鄉,我的家鄉沒有不好,甚至現在想起來,還很懷念,但鄉村沒有辦法滿足我就是文化資本這件事,我到台中、到台北,最大的收穫或者滿足,就是我有機會接觸大量的表演藝術活動,我記得我到台北第一個月,就去看雲門舞集,去看張曉風的《武陵人》《和氏璧》,對我來說,那些都是新鮮的經驗,那原來都只活在我的讀書和想像當中。」
「我有講過一個故事,我哥哥是一個畫畫的人,我跟梵谷的弟弟一樣,是他的助手,我也不是不想畫,但家裡沒有辦法培養兩個人畫畫,因為畫畫是昂貴的東西。我每天出去外面賭博,就是要賺錢給我哥哥畫畫,我當他助手,幫他照顧蠟染,調顏料。他高中,我初中,他每天會跟我討論,討論西洋藝術史,討論劉國松,我記得那時候文星書局有出版塞尚的書,黑白的,蛋白版印的,我們可以講塞尚,討論一個下午,黑白的塞尚。
我第一次出國,報社派我去美國,在紐約開了幾天的會,後來有一個中午,余老闆沒有要找大家吃飯,我就拿了地圖,一個人去美國大都會美術館,找到塞尚的畫,站在畫作面前,熱淚盈眶,小時候討論的那些東西就在面前。」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