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了快30年的保險,我不只要求自己身體力行保險理論,連太太跟小孩的保險,我都根據教科書規劃。」淡江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副教授郝充仁認真地說。
【達人理財】堆疊積木購買法 保險系副教授3張保單扛風險

保險需求會隨年齡不斷改變,保單也要定期檢視。淡江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副教授郝充仁任教近30年,且領有精算師執照,他身體力行,用行動將教科書的理論落實在家庭保險規劃上;揭開保險系副教授的個人保單,包括死亡保障逾千萬元、癌症險300萬元,加上雜費總計20萬元的3張實支險,簡單但全面。

雙十原則 陸續添保障
採訪這天,郝充仁特意帶上自己的3、4張保單,「這只是部分保單啦,家中還有更多,我們一家三口,最高年繳保費共超過30萬元,因陸續有保單繳費到期,目前年繳保費約15萬元。」
郝充仁說,從年輕單身、結婚生子到買房,肩上的責任漸漸變得沉重,「我就照著人生不同階段,不斷補足死亡保障。」他透露,目前自己的壽險加上意外死亡保障共有1,200萬元,癌症險300萬元,住院日額規劃3千元、共3張住院醫療實支險,雜費有20萬元,「現在的配置讓我滿安心的。」
身為保險系老師、又有精算師執照,常被大家問保險該怎麼買?郝充仁答得直接:「我都看商品特色、優勢,不選保險公司。」攤開郝充仁的保單,從本國壽險到外商壽險都有,甚至有些外商壽險已經撤台、易主,他也還持有保單。他強調,自己從單身起,就以雙十原則:保額是年收入的10倍、保費是年收入的1/10在規劃保障。
郝充仁繼續分享,他是以堆積木的方式幫自己陸續建構保障。他回憶,第一張保單是32歲時完成國外學業回台時買的,「這張100萬元保額的終身壽險,就是我整個保險規劃的基礎。」
郝充仁認為,人生責任最重的階段是30歲至60歲期間,所以除了百萬元終身壽險,又再買入30年期定期壽險,初期保額只有幾百萬元,但後來結婚買房、生子後,他又依照房貸金額、小孩養育費等估算壽險額度,搭配20年期定期壽險、意外險200萬元,才有如今共計1,200萬元的額度。

增加保額 穩健抗通膨
「原本的終身壽險保單能在特定時間增加保額,因我買到預定利率7%以上的保單,能用保單抗通膨,所以特定時間一到,我一定去增加保額。」郝充仁提醒,有些終身壽險的保單每3或5年、結婚、生子等人生重大階段,能不用體檢就以原本預定利率增加20%保額,「若手上有預定利率4%以上、又需要增加保額的人,都值得加買。」

他解釋,預定利率是保險公司用來計算保費的關鍵數字。簡單來說,它是保險公司預期可賺取的利率,用來確保公司能夠支付保單持有人的未來理賠需求,預定利率越高、保費越便宜。
保單若能於特定時間增加保額,表示保險公司是用貼現的方式回饋給保戶。舉例來說,預定利率為7%,表示應該花100元才能買到的保額,93元就能買到;累積的保額日後也能部分解約、轉成現金退還給保戶,確實做到保值、抗通膨的目標。
除了壽險,絕大多數的保障型保單,包含醫療、癌症險等,郝充仁也多在結婚生子的初期就已做好安排,「讓我再次花大錢買保單,是2010年二代健保改革的時候,因為未來健保住院天數減少、自費醫療增加成趨勢,所以,我花了6位數保費,分別幫自己和太太買下保額300萬元的癌症險,尤其保障年齡都超過80歲。」

定期汰換 應時勢調整
郝充仁觀察,大概每隔10年,周遭環境及個人生涯都會出現較大變動,因此他與太太每10年就會重新好好檢視保單,「像早期買的癌症險,都是以住院為前提理賠,但隨著醫療進步,標靶藥物、免疫療法問世,治療不需要住院,原本癌症險保單無法啟動理賠,發現這樣的變化後,就應該要加強一次給付型癌症險,確定罹癌就賠。」
事實上,如今癌症已漸漸成為慢性病,重點是能有長期抗戰的本錢,才能提高存活率。因此郝充仁挑選癌症保單時,還看重只要處於罹癌治療狀態、每年就會依照保額比例賠付的保單,「這樣的保單類似年金給付概念,罹患特定癌症也會加倍給付。」

做好保障再考慮理財。郝充仁說,2014年時低通膨、低利率,美元保單宣告利率卻有4%,扣除保單預定利率,賺到的利差比銀行利率好,當時他就買進美元保單,目的是讓資產增值。
2022年美國聯準會暴力升息,銀行美元一年期定存利率超過5%,但保單的報酬率卻無法超過銀行定存,他因此決定將保單解約、轉入美元存款。郝充仁估計,明年即使聯準會降息,利率也還是在3至4%間,屆時看看市場如何變化再做決定。

保險規劃 先有再求好
環顧現在的保險環境不如以往,想要買到低保費、高保障的保單並不容易,郝充仁強調,保障是先求有、再求好,死亡保障可以搭配意外險、投資型保單提高保障,醫療則選擇保費比較便宜的沒保證續保實支險,等日後收入增加、有能力再補足更好的保單。

在學校只要提起郝充仁,學生都會說他是個名符其實的「好」老師,只要別常蹺課,要被他當掉還真不容易。陳同學就說,郝充仁上課很幽默,也用簡單的案例講解保險複雜的專有名詞。林同學表示,老師很親切,對於同學的保險問題也有耐心回答,經常提醒每個人都要做好自身保險保障。
郝充仁大學就讀中興應用數學系,服完兵役後曾短暫在國泰人壽企劃部工作,赴美攻讀博士回台後,就到淡江大學任教,一待近30年。因教職認識同在淡江教書的太太,為就近上班,2人婚後便在學校附近買房,而夫妻倆也經常在淡江校園中牽手散步。
除了活躍於學術界,郝充仁亦積極關心社會議題,尤其是勞保年金改革、長照規劃等,報章媒體經常能看到他的專欄,呼籲政府應更積極改革,別債留子孫。而回到個人身上,他則強調,保險規劃不用急,堆積木買法最能照顧人生各階段需求。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