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IC設計龍頭聯發科喜事不斷,最新AI手機晶片天璣9400大受中國手機客戶歡迎,高階晶片出貨量暴漲7成,不僅帶動2024年業績成長25%,更強甩美國高通,穩坐全球手機晶片王。
【封面故事】聯發科稱霸全球手機晶片 蔡明介揮軍美國吃蘋果

IC設計龍頭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不僅中國市場經營有成,近年來更把目標鎖定蘋果、Google等美系大客戶,去年底外媒彭博社爆料,蘋果智慧型手錶Apple Watch將採用聯發科晶片,激勵聯發科股價衝破1,400元。本刊調查,蔡明介為避免過度依賴中國市場,由執行長蔡力行操盤,積極拓展非中國客戶,先取得韓國三星訂單,現又躋身蘋概股,接下來還與輝達、Google合作揮軍AI市場,成為少數在美中地緣政治衝突下獲益的台廠。

蘋果谷歌 接連成客戶
此外,董事長蔡明介念茲在茲的美國大客戶,2024年底也報喜。外媒彭博新聞先揭露,聯發科終於打入蘋果供應鏈,成為新一代智慧手錶Apple Watch的晶片供應商;相隔3天,外資摩根史坦利證券報告又點名聯發科獲得Google AI的ASIC(客製化)晶片訂單。面對接二連三的喜訊,本刊求證聯發科,發言窗口不予置評。

本刊調查,以山寨手機王崛起的聯發科,向來都被視為晶片業中概股,有超過一半營收來自中國客戶,近年遇上中國經濟趨緩導致手機需求降溫的挑戰,為擺脫過度依賴中國市場,蔡明介在內部訂定積極拓展非中國客戶的新戰略,並由執行長蔡力行親自操盤。
「在Rick(蔡力行)的操盤下,近年來聯發科在非中國客戶的開發陸續見到成效,像是韓國三星的中低階智慧型手機,早就採用聯發科晶片,限於客戶不願張揚,他們也不特別去提。」知情人士笑著說。
「這幾年Rick在公開活動或法說會都不斷強調,聯發科努力爭取國際指標客戶,發揮集團綜效與跨產品平台合作,持續深耕大陸及新興市場,同時擴大在北美的投資。」一位聯發科資深主管私下透露。

技術強悍 破美中角力

此次傳出聯發科終於吃下蘋果智慧手錶晶片訂單,內部人士毫不意外。其實,聯發科早在2023年,就曾傳出取得蘋果Apple TV的WiFi晶片訂單。據了解,為打入蘋果供應鏈,蔡明介8年前就成立專屬團隊,由副總經理許皓鈞領軍,協助蘋果研發Apple Watch,希望打破原本由英特爾獨家供應的局面。「蔡董(蔡明介)最近心情很不錯,因為Apple Watch專案做了8年,終於開花結果。」知情人士對本刊透露。
「聯發科目前主要客戶包括小米、OPPO和VIVO都是全球手機占有率排名前5大的廠商,但蔡董並不以此自滿,透過中國手機的技術經驗累積,聯發科的晶片性能已經趕上英特爾,又能做得比競爭對手更便宜、尺寸更小。隨著取得Apple Watch晶片訂單,內部也期待,未來還能夠獲得更多蘋果訂單。」一位聯發科主管透露。

但在美中地緣政治角力之下,靠著中國客戶稱霸手機晶片市場的聯發科,為何能獲蘋果、Google等美國大客戶青睞呢?「簡單地說,蔡明介領軍的聯發科的技術實力,已與高通、英特爾、博通(Broadcom)等美系晶片大咖可以一較高下。」資深半導體人士直言。
「IC設計最重要的資產是人才,10年前聯發科員工約1.1萬人,現在已經擴編到1.9萬人,近9成都是研發和技術人員,擁有碩、博士學位的占了81.8%。過去6年,聯發科光研發經費就投入5,000億元,技術實力與高通越來越近。」資深半導體分析師說。

為箝制中國晶片業崛起,在華為自研晶片被美國全力打壓後,中國手機業者紛紛放棄自研晶片,只能越來越仰賴聯發科。「觀察近一年來,不管是小米、OPPO還是VIVO等中國一線手機廠,只要推出旗艦手機,一定都會找聯發科的高層出場站台。」資深手機業者觀察。
美中貿易戰後,華為無法取得台積電產能,讓自研晶片斷炊,加上中國刻意排除美國晶片業者的潛規則,讓能取得台積電先進製程產能支持的聯發科,成為中國手機業者的第一選擇。「去年聯發科推出內建AI功能的旗艦晶片天璣9400,中國客戶排隊搶貨,在在看得出,聯發科技術實力不容小覷。」資深分析師說。

聯手輝達 成長性驚人
中國大咖手機品牌、韓國三星與美國蘋果,陸續肯定聯發科技術實力,近期雲端巨擘Google也找上聯發科設計專用晶片(ASIC)。外資摩根史坦利的最新研究報告直指,「聯發科切入ASIC市場的時間,相較美國博通和邁威爾(Marvell)晚,但在成本控制與執行力都比對手強,讓聯發科異軍突起,贏得不少新案子。最近Google用在AI運算的TPU(張量處理器)訂單,就找上了聯發科。」
此外,去年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於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與蔡力行一起宣布合作的AI PC晶片,今年也將進入成長期。「該晶片採用台積電的3奈米製程生產,性能比現有的AI PC晶片更強,年銷售量可望達300萬顆。」該報告中透露。

聯發科能一舉獲得全球市值前4大的科技公司青睞,也可看出蔡明介深謀遠慮的眼光。「聯發科透過與蘋果、Google與輝達這3大美國客戶與夥伴,獲得新的成長引擎,產品線會更多元化,擺脫目前過度集中在中國和手機市場的問題。」摩根史坦利報告更看好聯發科未來的成長性,預估今年的營收將首度突破6,000億元,達到6,261億元,並有機會賺進逾8個股本;到了2027年,營收更將上看7,982億元,每股盈餘則會達到123元的水準,相當驚人。
更何況,在美中地緣政治下,聯發科也成為少數能兩面得利的台灣科技業者。「不僅中國手機業者,為了取得高階AI手機晶片與台積電產能,才能對抗蘋果、三星等敵手,現在就連美國科技大咖,也必須找上技術能力與美系晶片廠不相上下的聯發科合作,才能降低成本。」資深科技業者坦言。
尤其今年1月,川普正式就任美國總統之後,外界都擔心美中對抗將進一步升溫,川普的高關稅大刀,恐怕將推升成本,聯發科反而有機會因技術受肯定,獲得美國客戶的訂單。「未來台灣半導體跟美國產業鏈只會變得更密切,蘋果是一個例子,主要美國CSP業者(雲端服務供應商Google)也是。」資深半導體分析師、聚芯資本管理合夥人陳慧明說。
山寨出身 換將挽頹勢
雖然如今在市場大放異彩,但蔡明介經營聯發科一路風雨不斷。成立於1997年的聯發科,原是聯電多媒體部門旗下的子公司,主要是開發CD和DVD播放機晶片,2004年蔡明介揮軍手機晶片市場,他要求手下大將徐至強,必須打進當時的手機雙強諾基亞和摩托羅拉,卻遭徐至強反駁,「如果不是技術獨到,並且是唯一選擇,這些大咖根本不會理,也沒有利潤。」老聯發科人回憶這段歷史。
傾聽下屬意見的蔡明介決定從善如流,由山寨手機開始練兵,當時聯發科的2.5G晶片,靠著獨特的turn-key(一站式解決方案)的公版模式,獨霸中國手機市場。靠著山寨機大賺,讓聯發科手機晶片市占率一度高達40%。「山寨機畢竟是模仿,賺到大錢後的名聲並不好,蔡董也覺得山寨頭銜不是很光彩。」聯發科老臣說。

後來手機轉向3G、4G,智慧型手機崛起,中國山寨機走向末路,技術實力不如高通的聯發科,總是比對手晚推出,導致市占率狂跌,最慘時只剩11%。為力挽狂瀾,蔡明介決心拋棄山寨,全面提升技術實力,2017年找來前台積電執行長蔡力行擔任副董事長暨執行長操盤,盼讓聯發科後發先至,成為無線通訊晶片市場的領頭羊。
「Rick在台積電擔任執行長的歷練,除了幫聯發科看看技術成不成熟外,他在國際大廠的人脈關係,對拓展新業務也有正面助益。」聯發科資深主管說,「後來中國品牌廠商開始經營國際市場,聯發科也協助小米、OPPO等中國品牌,打進印度等新興國家,讓聯發科重回一線手機晶片廠行列。」
超越高通 超越高通

靠著中國手機客戶恢復實力,蔡力行希望拓展更多國際客戶。「Rick就任半年之後,就召開記者會公開表示,聯發科將努力爭取國際指標客戶,持續深耕中國大陸及新興市場,同時擴大在北美市場的投資。」
果然,在大舉投入研發並領先業界推出第一顆5G晶片之後,聯發科在中國市場以外,開始拿到手機龍頭三星中低階手機晶片訂單,2020年第三季更一舉超越高通,2024年手機晶片市場占有率來到39%新高點,遠遠超過高通的25.7%,蔡明介終於報了一箭之仇。
進入2025年,聯發科靠新AI手機晶片大賣助攻,可望擴大市占率外,這次拓展美系客戶有成,也獲眾多外資、外媒叫好看旺。接下來聯發科要如何再創高峰,就看蔡明介怎麼做。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