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追討夏普會長任內逾10億獎金 戴正吳告鴻海與郭台銘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左)曾與前夏普會長戴正吳(右)簽署一紙獎勵金合約,現遭追討逾10億元。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左)曾與前夏普會長戴正吳(右)簽署一紙獎勵金合約,現遭追討逾10億元。
新年伊始,台灣科技圈爆大事,全球電子代工龍頭鴻海與創辦人郭台銘雙雙被告,提告人還是郭台銘親密戰友,已退休的鴻海重臣、前夏普會長戴正吳。本刊調查,豪氣吃下日本液晶之王的郭台銘,當年為激勵派赴日本整頓夏普的戴正吳,曾簽下一份獎勵合約,至今仍未兌現,去年底戴正吳提告,由於勞資糾紛需進入強制調解,加上牽涉三方,法官諭知進入4個月調解期,如調解失敗,一場重臣告郭董的戲碼即將上演。
上週新北地方法院,傳出一起重大的勞工求償民事訴訟,事涉三方大有來頭。
被告的兩方,分別是全球電子代工龍頭鴻海,以及創辦人郭台銘,提告方則是已退休的前鴻海集團副總裁、前日本夏普會長(董事長)戴正吳,要求鴻海給付逾十億元的獎勵金。
曾是郭台銘倚重老臣,赴日本整頓夏普於危難的戴正吳,為何告上老東家追討鉅額獎勵金呢?
20250117fin001 (7)_2025-01-17.jpg
20250117fin001 (13)_2025-01-17.jpg

重振夏普 簽激勵合約

本刊調查,2016年,郭台銘豪砸3,888億日圓(新台幣819億元)入主日本液晶之王夏普,由於當時夏普虧損累累,陷入資不抵債(債務大於資產)困境,被東京證交所(下稱東證)從東證一部(大型公司、主要成分股)降格至二部(中小型公司)。
20250117fin001 (11)_2025-01-17.jpg
鴻海於2016年斥資3,888億日圓買下日本液晶之王夏普。
為了振衰起敝這家百年老店,郭台銘欽點,讓有「鴻海日本通」美譽的集團副總裁戴正吳擔任夏普社長。並助激勵戴正吳早日讓夏普重返榮光,郭台銘與戴正吳簽下一紙激勵獎金合約。只要能夠達成合約內,包括重返東證一部等條件,就給付一定數額的鴻海股票給戴正吳當獎勵金(Bonus)。
戴正吳出任有史以來首位非日本人的夏普社長,他不負郭台銘所託,只花了1年3個月,就讓虧損累累的夏普獲利,還重返東證一部,創下日本史上第2家成功從二部重返一部的公司。「我抱著一定要讓夏普重返東證一部的決心,買了單程機票來到日本就任社長,終於完成這項目標。」當時在東京證交所敲鐘的戴正吳說。
20250117fin001 (8)_2025-01-17.jpg
僅花1年3個月的時間,戴正吳就帶領夏普重返東證一部,他特別出席東京證交所敲鐘儀式。(達志影像)
退休後返台的戴正吳鮮少出現在媒體前。沒想到,去年12月下旬,戴正吳突然向新北地方法院遞狀,要求鴻海與郭台銘兌現當年簽訂的獎勵合約,給付超過新台幣10億元的獎勵金。
據了解,戴正吳12月下旬就寄出民事訴狀給鴻海與郭董,由於民事案件必須先繳交裁判費,一開始戴正吳並未繳交,直到月底前才繳交立案。
20250117fin001 (1)_2025-01-17.jpg
在鴻海集團有日本通美譽的戴正吳(右),被郭台銘(左)派去重整日本夏普,多次夏普活動郭台銘都親自站台。

高額給付 須經董事會

上週地院承審法官找來三方律師,告知要進入強制調解期。「法官諭知,此案事涉三方,必須進入三方調解程序。」知情人士對本刊透露。
一位法界人士向本刊分析,通常勞資民事訴訟,都會先進入強制調解期,法院會給勞資雙方4個月的調解期,「如果在期限內調解成功,就能結案,調解失敗才會進入訴訟程序。」
令人玩味的是,戴正吳提起民事訴訟的對象是鴻海與郭台銘,而非現任董座劉揚偉。
20250117fin001 (12)_2025-01-17.jpg
對此法界人士分析,雖然合約是鴻海給付獎勵金給戴正吳,但與戴簽約的對象,是時任鴻海董座的郭台銘,與現任董座劉揚偉並無關聯,在追討訴訟過程中,必須要得到郭台銘的認可,才有理由強制鴻海給付。「不過站在郭董(郭台銘)的立場,我都退休交棒幾年了,這種事本來就該當家者處理,怎麼會跟他有關。」知情人士說。
但這對劉揚偉來說無異是燙手山芋,「這份合約並非劉揚偉跟戴正吳簽訂,況且鴻海是上市公司,這種高額的獎勵金給付,需要經過董事會同意認可,加上戴正吳退休時,夏普正陷入大虧,還拖累到鴻海母公司,想讓董事會通過並不容易。」一位業內人士以公司治理角度分析說。
20250117fin001 (2)_2025-01-17.jpg
面對戴正吳提告鴻海的燙手山芋,站在公司治理角度,現任董事長劉揚偉(圖)很難處理。
不過各界也好奇,為何戴正吳選在此時出手?根據了解,關鍵也是因為「夏普」。日本媒體報導,2021年2月,夏普原本要出清所有的堺工廠(SDP)股權,當時並未透露買家,相隔兩週後,夏普又改口買家反悔取消,交易不了了之。

堅持買回 堺工廠股權

隔年2月,夏普卻宣布,反過來以換股方式用400億元日圓(新台幣84億元)的代價,買回堺工廠近8成股權,讓堺工廠成為夏普的全資子公司。持有堺工廠的大股東,是設籍在薩摩亞的「World Praise Limited」所持有。
當時夏普給外界的理由是,美中貿易戰後,堺工廠可供應北美市場,而戴正吳交棒前寫給員工的信上寫著:「堺工廠原本是夏普重要的子公司之一,以一個家庭來比喻,就像是家道中落,爸爸把一個小孩送出去當養子,等到家裡經濟狀況好轉,卻發現孩子有困難時,即使周遭的人再怎麼反對,爸爸也想伸出援手,把孩子找回來。」
20250117fin001 (9)_2025-01-17.jpg
受到中國面板業殺價衝擊,夏普的面板事業陷入嚴重虧損。圖為堺工廠生產線。(達志影像)
但買回堺工廠的決定,卻讓夏普終結連續6年獲利的表現,2022財務年度大虧2,608億日圓(新台幣550億元),還拖累母公司鴻海,也讓挽救夏普於低谷的戴正吳臉面無光。
「戴桑(戴正吳)花了極大精神,重整夏普於危難之中,住員工宿舍,天天與日本員工一起打拚,讓虧損累累的夏普,變成賺錢公司,還重返東證一部,讓原本不看好他的日本媒體全都跌破眼鏡,但沒想到,一個重新買回堺工廠(十代面板廠)的決定,卻讓夏普陷入大虧地獄,也讓原本想光榮退休的他,只能黯然下台。」熟悉戴正吳的業內人士對本刊說。
20250117fin001 (3)_2025-01-17.jpg
夏普於2022年把日本堺工廠購回成為百分之百全資子公司,導致後來財務大虧損。
為不讓夏普成為鴻海的拖油瓶,劉揚偉親自出馬拆彈,花1年多的時間與幹部訪談,理出頭緒,定調讓夏普專注品牌,淡出非核心零組件業務,並關掉堺工廠,把工廠賣給日本軟銀與KDDI改建AI數據中心。
劉揚偉去年進一步兼任夏普會長,同時,夏普也在第4季由虧轉盈,正式走出低潮。「看自己一手拉拔的夏普再度跌倒,最後卻要晚輩劉揚偉幫忙收爛攤,此時的戴桑一定相當嘔,會想追討這筆獎勵金,替自己平反的意味濃厚。」熟悉戴正吳的前鴻海主管感嘆地說。

紀律嚴謹 擅撙節成本

宜蘭出生,今年74歲的戴正吳,是鴻海集團的日本通,鴻海人都稱他為「戴桑」。在鴻海30年的時間,行事低調、寡言,就算擔任第1任發言人,也鮮少與媒體互動,寧可花時間拚事業。
老鴻海人回憶,「當年幫助郭董拿下遊戲機PS2訂單,打入SONY供應鏈,戴桑功不可沒。」後來掌控鴻海消費性電子次集團,轄下管理上兆元的事業,戴正吳與前集團總財務長大掌櫃黃秋蓮都是郭台銘倚重的左右手。
20250117fin001 (4)_2025-01-17.jpg
戴正吳在鴻海集團戰功彪炳,是郭台銘倚重的戰將。
信奉「少說多做」哲學的戴正吳,律己甚嚴,相當重視紀律與執行力,在鴻海內部還有「成本先生」的尊稱,因為他善於拆解成本結構,從微利中再擠出獲利。「在任何競爭激烈的戰場,戴桑都能殺出條血路。」認識戴正吳多年的同業友人形容。由於他與日本的關係深厚,不少媒體替他起了「鴻海德川家康」的封號。
2016年,談了4年的鴻夏戀(鴻海與夏普)修成正果,簽約典禮上,郭台銘牽著戴正吳與當時夏普社長高橋興三的手一起合照留影,隨後由戴正吳與高橋興三簽約,隨後也宣布由他接任新社長,夏普正式進入戴正吳時代。
20250117fin001 (5)_2025-01-17.jpg
2016年鴻夏戀修得正果,郭台銘 (中)開心地跟戴正吳(左)與夏普社長高橋興三(右)合照。
為了讓這家百年老店重生,每天工作17小時的拚命三郎戴正吳,住進位於大阪屋齡30年的夏普員工宿舍「早春寮」,每天搭著交通車上班,7點10分前就會到公司。進辦公室前,還向夏普創辦人早川德次銅像鞠躬行禮,讓夏普人感受到他復興夏普的決心。
20250117fin001 (6)_2025-01-17.jpg
為得到夏普人的認同,戴正吳不僅住進員工宿舍,搭交通車上班,還買回夏普的起家厝。

昔日功臣 提告爭報償

他與員工同住宿舍,買回夏普「起家厝」等行動,讓員工耳目一新。同時也搬出成本先生的功力,力行簡樸,並向員工強調:「沒有不安,就無法成長;沒有壓力,改革就不會成功。」讓夏普全員上緊發條,開始信服百年老店的首位外來經營者。「戴桑用公開信的方式傳達,每天都用日文溝通,又做到言行一致,自然讓日本人尊敬。」一位跟著戴正吳的夏普人回憶。
當時年滿65歲,已屆退休年齡的戴正吳,為何決然接下重振夏普的重任?他曾對媒體公開說:「郭董在鴻海內部開會,在白板上寫了個『義』字,決心買夏普。我背負了這個責任與使命,就任夏普社長,也扭轉了局面,做出了貢獻。」
去年底,郭台銘找來包括黃秋蓮、呂芳銘、徐牧基等退休老臣聚餐,當天獨缺戴正吳,已讓外界感覺有異。沒想到,過去肝膽相照的兩人,現卻因一筆遲遲未付的獎勵金,必須對簿公堂,真是令人唏噓。

回應

針對戴正吳提告追討獎勵金一事,他的律師林樹旺表示,尚未進入訴訟,目前在協商中,不便表示任何意見。本刊透過永齡基金會向郭台銘詢問此事,基金會表示,創辦人個人事務不便回應。鴻海發出重大訊息表示,關於本案,本公司基於合法合規精神,一切依法辦理。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