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基隆的何海銘,選擇每天通勤至台北市北投的薇閣高中就讀。對他而言,舟車勞頓並不是障礙,而是前進的日常。談及對地球科學的熱愛,何海銘回憶,小學三年級時便對天文產生濃厚興趣,經常仰望星空尋找答案;也會與父母一同到海邊撿拾石頭,觀察不同的紋理與質地,逐漸培養出與自然交流的情感。地科老師張宏銘回憶,第一次陪伴海銘參加選訓營時,發現他與其他同學最大的不同,是行李中放著6顆沉甸甸的石頭,這是他童年在父母陪伴下親手撿拾的寶藏,象徵著他對地球科學的純粹熱情。
入選國家代表隊後嚴苛密集的訓練,日復一日的題庫練習、野外調查、學術討論,往往讓人筋疲力盡,但何海銘總是以一抹靦腆的笑容迎接挑戰,不曾抱怨也未曾退縮。導師陳慧芳回憶,每次集訓結束後的隔天清晨7點左右,總能看見海銘準時出現在教室裡,神情專注,靜靜坐好,複習著課程進度。何海銘也說,比賽成果並非一蹴可幾,而是一段需要耐心與毅力的旅程。
此次競賽中,除了個人賽事的金牌榮耀,何海銘對「國際團隊野外考察報告」的經驗也印象深刻。這是一場實境模擬競賽,各國家的選手發揮專長,用英文彼此進行山東南旺分水口的研究,「一開始有些緊張,但很快發現彼此都懷著相同的熱情。」他笑說,跨文化交流讓他看見不同學習方式與觀察角度,也深刻體會到科學是無國界的共同語言。地科老師表示,何海銘具有跨科能力和統合思維,足以應付學科測驗的部分,野外課程成績竟也榮獲金牌,歷年來少數有國手能達到一人雙金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