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焦點/擴大黨團幹部參與決策 賴清德釋柯建銘兵權

mm-logo會員專區時事
賴清德在大罷免結束後,推動府院黨人事改革。(鏡報董孟航)
賴清德在大罷免結束後,推動府院黨人事改革。(鏡報董孟航)
歷時超過半年的「全台大罷免」落幕,31席藍委罷免案均未通過,藍綠在立院都尋求摸索全新模式互動。總統賴清德宣示將調整行政立法互動,綠委更直諫「檢討黨團路線」,劍指黨團總召柯建銘;黨團幹事長吳思瑤、書記長陳培瑜823後同步宣告卸任將去職,讓檢討氣氛更濃。本刊掌握,726後賴清德除低調展開內閣改組徵詢,也著手調整團隊運作模式,8月起每週三午前的高層會議擴大召開,納入黨團7長,其實就是要「杯酒釋(柯)兵權」,顯著實績即扭轉柯反對普發現金的意見。黨內認為,賴在大罷免後藉由強化派系共治,一來團結黨內、二來使決策貫徹到國會最前線。
兩波大罷免投票,結果均未通過,從成案的31:0,到投票遭多數民意否決,也讓綠營執政面臨重大衝擊,大部分綠委在726首波投票後,顧慮仍有第2波投票與公投,不約而同維持緘默,直到823投票結束後,才陸續發聲呼籲黨內檢討,黨團幹部更紛紛表態去職,決策機制面臨變革。
20250825inv004
柯建銘是罷免旗手,在黨內率先喊出大罷免。(翻攝自柯建銘臉書)

吳思瑤率先表態不續任

黨內分析,英系王世堅早在726後中常會就喊話柯建銘「知所進退」,823大罷免告一段落後,檢討議程正式擺上檯面,新系林俊憲、蘇系蘇巧慧、沒有明顯派系的邱議瑩接連表態,某種程度可視為跨派系對黨團改革的共識。
20250825inv004
吳思瑤(右)、陳培瑜(左)在823後宣布卸下黨團幹部職位。(鏡報董孟航)
此外,本屆起黨團的「不動幹事長」、3連任的吳思瑤也在823投票後拋出不再續任聲明,呼籲黨團進行改造;書記長陳培瑜同步宣布卸任,副幹事長、副書記長中,林楚茵、林月琴、郭昱晴也都表態卸下職務。黨內解讀,幹事長與書記長都是一個會期改選一次,任期到8月31日,明明剩沒幾天卻大動作提前宣布卸任,當然是有意加強督促改革;副幹事長王義川保持沉默,不是意見不同,而是因為副幹事長本就跟著幹事長同進退,無須多說,也保留空間避免被解讀成黨內聯合逼宮。

擴高層會議邀黨團7長

回應外界的辭職呼聲,柯建銘強調總召一年改選一次,撇清自己立刻下台的可能,然而黨內分析,賴清德始終強調尊重黨團自主,不會直接強逼柯辭,柯的態度也很清楚,要在位置上繼續率黨團奮鬥,因此最後只剩下改選一途,只要派系有共識,快則9月開始的新會期,慢則明年1月,民進黨團必將面臨重大變革,即使柯續任總召,黨團指揮權也勢必漸漸移給其他幹部。
20250825inv004
儘管有行政立法協調會議這個平台,但兩院溝通情況仍讓綠委詬病。(行政院提供)
除了幹部改選,本刊掌握,賴清德自8月起,擴大每週三中常會前在總統府舉行的高層會議,邀黨團7長與會,增加會議上的多元聲音。高層會議自蔡英文時代就一直存在,用意是在每週三中常會前,先進行府院黨跟黨團橫向溝通,也討論隔天行政院會的議程。賴清德上任後,高層會議成員包括總統府祕書長潘孟安、行政院長卓榮泰、黨祕書長林右昌、柯建銘、吳思瑤等人,副院長鄭麗君也時而與會。
8月6日,高層會議首次擴大邀7長與會,包括書記長陳培瑜、副幹事長王義川、林楚茵、副書記長郭昱晴、林月琴均受邀。知情人士說,過去高層會議的成員主要是新系、民主活水,擴大召開後,涵蓋的派系包括新潮流、民主活水、正國會、湧言會,加上新任的黨祕書長徐國勇是英系,高層會議的意見多元與代表性大為增加。

提案屢受制對柯怨懟深

擴大高層會議的成效從普發現金案可以見得。在726大敗後,行政院從原本反對普發轉向「同意但會提釋憲」,明顯退了一步,但在8月6日首次擴大高層會議中,柯建銘仍堅持藍白要求普發違憲,「不應該發,不然國家會倒」,當天會中未有結論,賴清德請黨團將此議題帶回討論。
20250825inv004
柯建銘領導黨團超過20年,經驗與智識深受倚賴。
接下來8日的黨團會議,十多名綠委陸續發言,強調基層受關稅、風災等議題打擊,不發會有很大壓力,現場也有人建議,讓政院提修正案解決違憲問題,但當大家輪番發言完畢後,柯建銘一句「啊不過結論是這樣啦」,重申違憲不該發,頓時讓黨團成員傻眼,有區域立委就直接以台語飆罵:「幹!林北剛剛講半天!再不發真的要倒了啦。」
黨團會議在不愉快的氣氛中結束,同議題又回到隔週的擴大高層會議討論,8月13日會議,賴清德請黨團幹部表達意見,幹部們轉達上週黨團大會綠委支持普發的情況,會中氣氛趨向同意普發,但柯建銘仍未放棄,自稱「老驥伏櫪」,強調自己「苦勸總統」,重申普發違憲、萬萬不得,賴不願當面駁柯,藉口以「時間到了,我要去開中常會」不再回應,支持普發現金一事就此定案。
20250825inv004
823投票後,蔡英文到總統官邸探視賴清德,展現黨內團結氣氛。(翻攝蔡英文臉書)
「黨團就是對外對立、對內壓抑。」一名中部綠委說,這屆民進黨團是少數,卻希望主導議事,對在野黨提案寸土不讓;同時黨團希望綠委「別給行政院添麻煩」,很多事涉資源分配的提案都被要求撤案,例如近來討論《韌性特別條例》,適逢南部風災水患,幾個南部立委想提修正案爭取災後重建經費,黨團不允許,要不是後來有《風災特別條例》,這些南部委員真的很難跟選民交代。
這名綠委說,委員提案權屢受黨團限制,議題發言權自然被在野黨拿走,當然柯建銘有宏大戰略觀,認為國家的錢應該被更好地統籌運用,不該被里長退職金、老農津貼、禁伐補償或普發現金瓜分,這樣的想法固然沒錯,但站在區域立委角度來看,國民黨競相提案,綠委卻什麼成績都拿不出來,難怪大家的怨懟持續積累,終在大罷免後爆發。

罷免投票後協商身段軟

儘管黨團改革的呼聲高,但也不只一名綠委私下為柯建銘緩頰。本刊掌握,在20日的擴大高層會議中,就有黨團成員替柯建銘說話,指柯在726大罷免投票後態度有所轉變,重新開始主動打電話給在野黨幹部,進行朝野協商前的溝通,在協商時的身段也變軟,看到柯這樣的轉變令人不捨。
20250825inv004
賴清德(中)調整隊形,核心人物卓榮泰(右)、潘孟安(左)仍在其左右。
「現在民進黨的問題不是抓一個戰犯就可以解決。」一名黨團成員坦言,柯建銘20幾年來帶領黨團打仗,他能這麼長時間擔任大黨鞭,是基於真才實學以及耐煩個性,親力親為地細緻討論為國家建立許多典章制度,也替民進黨執政做出重大貢獻,柯的多數決策不是出於私心,因此才能服眾,黨內許多人跟他互動也有情感,亦蒙柯的栽培,只是如今時局與黨內氣氛已不同以往。
一北部立委則說,問題不只是黨團的領導,行政立法的溝通也很有問題,過去民進黨在國會多數,行政院可以站在二線讓黨團處理朝野攻防,但現在國會變少數,黨團仍在第一線衝,行政院樂得輕鬆,立委們要打仗,卻不清楚政策來龍去脈、就算拿到資料也有時間差,大家常有不知為何而戰的無力感,「我們像白癡一樣在那邊演半天,最後發現行政院根本不是要這樣」。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