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8 15:49 臺北時間

民眾提案「落實動物安樂死」 農業部承諾9月底回覆:需社會更多支持

mm-logo
時事
日前有民眾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出提案,要求政府「落實收容所人道安樂死」。(翻攝自pexels)
日前有民眾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出提案,要求政府「落實收容所人道安樂死」。(翻攝自pexels)
日前有民眾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出提案,要求政府「落實收容所人道安樂死,強化飼主責任管理,餵食者同管領人應依動保法承擔飼主責任」。該提案於今年7月10日發起,7月30日已達官方附議門檻(超過5,000人附議),農業部在8月6日於平台提出回應,9月16日邀相關單位開會、蒐集意見,考量部分人士對動物安樂死仍有質疑,要落實這項政策,需社會更多支持。
該提案指出,自2017年《動物保護法》修法刪除「十二夜條款」以來,政府實施「零撲殺政策」並推廣TNR(捕捉、結紮、回置)制度已近10年。然而,多地調查數據顯示遊蕩犬貓的數量並未明顯下降,部分地區甚至持續上升,顯示目前政策在執行與成效存在落差。提案人認為,人道安樂死程序已有審核機制,主管機關應不再迴避實施責任。
對此,農業部動物保護司長江文全表示,「零撲殺」並不等同於「零安樂」。他指出全國公立收容所目前進行人道安樂死的比例不到 1%,主要是因為社會對動物安樂死仍有疑慮,許多獸醫師也不願意執行,收容所大多以「盡量醫、盡量救」為主要策略,若要真正落實人道安樂死制度,需要獲得更多社會支持。
江文全也提及,是否應禁止餵養遊蕩動物的爭議。根據法院判例,若有人長期在公共場所或私人領域餵食遊蕩動物,就可能構成對該遊蕩動物有「管領」的事實。但飼主或管領者的界定仍未達共識,農業部表示將在9月底前,整合各方意見後回覆民眾提案。
更新時間|2025.09.18 15:4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9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