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規劃以直接發放、ATM領現或登記入帳等5種方式,讓民眾領取普發現金1萬元,最快10月下旬展開領取作業。
先前當國民黨立委在立法院通過此提案時,就曾表示不認同的玄奘大學宗教系教授釋昭慧法師,日前發起「全民搶救國庫」行動,表態拒絕領取普發1萬元,並呼籲行政院增設「轉入國家續命專款」的選項,希望把這筆錢用在重大災害或外敵侵略時,不得挪作他用。
卓揆上週受訪也說,他支持不領這筆錢,希望將這筆錢留在國庫,讓國家做更有意義的用途,並表示領出來再捐是一種重複動作,但肯定釋昭慧等人提出的方向。
不過卓揆19日接見釋昭慧進行意見交流後,會後他請財政部研議,在架設普發現金登記網站時,增設「不領取」選項的可行性,讓民眾多一點選擇,也讓政府未來編列預算能夠妥善運用。
然而這樣的政策方向,在綠營支持者之間也掀起熱議!當初國民黨強推此案,就引發藍綠雙方論戰,在大罷免期間,藍營還用普發現金當作反罷免的宣傳口號,如今罷免藍委失敗,行政院態度放軟將普發政策納入特別預算,被認為是藍營的勝利,政院卻還要增設「拒領」選項,讓受挫的綠營支持者認為有如是在「情勒」。
科技專家許美華就發文質疑,「藍白陣營反對大罷免還被獎賞爽領1萬,支持大罷免的我們,現在還要被情緒勒索上網去表態『拒領』這1萬?」她痛批民進黨自己當沙包不夠,「現在連支持者都要一起當沙包被揍才過癮嗎?」曾反對此政策的她如今強調,她一定會去領這1萬元,「因為不領錢回到國庫之後,哪天又被藍白立委挖走了」。
先前表態支持不領1萬元的民進黨立委吳思瑤也說,在普發現金系統上另設「拒領」選項,實在是擾民的「多此一舉」。她透露,黨團成員這幾天都積極向行政院反映各界意見,要求檢討,相信行政院會做出回應並進行調整。
她自己也剛收到捐出1個月薪水給賑災基金會支持丹娜斯風災重建的感謝狀,她強調不管是領取1萬元、領了再去捐,或是不領挹注國庫,國人都享有最自由多元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