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10月中旬,我開始陸續減碼。起先以為自己看錯了,因為一度減碼後指數又走高;後來大盤跌破月線,才確定當初判斷正確。」張真卿坦言,目前手上現金比重雖高,但對AI前景仍深具信心,持股調節只是先獲利了結將資金拿回,再伺機撿便宜進場。
會減碼主要原因在大盤利多不漲,指數原地踏步。「像台積電、台達電及鴻海等權值股股價上不去,領頭羊熄火,配合20日線跌破,這波從4月低點以來的漲勢宣告結束。接下來要重啟另一波漲勢,最重要2個觀察指標,一是法人開始由賣轉買;另一是重新站回20日線、且月線翻揚。」
張真卿強調,一旦條件符合,首選標的仍是AI大型權值股;「明年台股布局主要分3部分,40%的AI權值股、30%的AI次產業受惠股,及30%的非電傳產股。」其中,AI權值股即台積電、台達電及鴻海;「根據未來獲利表現,台積電修正到1400元左右、台達電在890元附近,都是可承接的價位;但鴻海受到記憶體漲價變數影響,可能修正到210元左右,會更具吸引力。」
在AI次產業部分,張真卿鎖定3族群,包括:PCB(印刷電路板)、記憶體及散熱,其中PCB與記憶體瞄準上游供應鏈,像是富喬、金居、尖點,看準的就是AI材料玻纖布、銅箔基板及鑽針升級題材;記憶體部分,則看好南亞科及華邦電,投資目的在參與這波記憶體大循環。散熱族群方面,仍以奇鋐、雙鴻為布局重點。
至於傳產股部分,張真卿布局重點在紡織及塑化股。他分析,2026世足賽盛事登場,將帶動衣鞋類股獲利表現;特別是做工品質要求極高的足球鞋製造龍頭廠志強-KY,在品牌廠Adidas、Nike消費需求刺激下,基本面值得期待。至於塑化類股,近期已出現落底訊號,景氣循環開始往上走,就會出現缺料情況,此時首選一定是上游台塑化。
張真卿表示,當台股回檔時,市場會出現AI泡沫化聲音。「吹泡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泡沫破滅;就過去經驗來看,泡沫撐破有3特徵,包括:市場提前消費、廠商過度投資且庫存堆積過高,目前來看並不符合。」
以經營餐廳為例,AI產業就像廚房,努力端出美味料理,再由資本市場品嘗。「股市像饕客,認為料理確實很美味,但就不夠便宜;等到價格修正,或獲利更上層樓,性價比(CP值)變得更高了,市場還是會回頭買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