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相人間】集體沉默的共犯結構 蘇炳坤的故事之四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高院裁定准予再審後,蘇炳坤(前左4)在太太(前左3)、律師等人陪同下接受媒體採訪。前左2為仍在爭取冤案平反的鄭性澤。
高院裁定准予再審後,蘇炳坤(前左4)在太太(前左3)、律師等人陪同下接受媒體採訪。前左2為仍在爭取冤案平反的鄭性澤。
只是,恐怕警方也自認有理,甚至始終堅信就是蘇炳坤與郭男幹的,當年的記者會可是自豪宣稱:「大膽假設,果獲滿分。」
枉法裁判:不斷複製錯誤,包括司法文化裡的官官相護。
從一開始就犯錯,致命的是,二審、三審也沒能糾正。此次出庭的檢察官替當年的判決辯護:「我們有同事說,這是拿清朝的劍砍明朝的官,後見之明。」蘇炳坤的義務律師羅秉成卻說,相同證據下,二審法官改判15年,正是長期為人詬病的自由心證過寬,「無罪推定在當年就有,是操作制度的人沒有遵循這個戒命。」
羅秉成曾引用這2句詩比喻冤案:「在那場雪崩中,沒有一片雪花會感到抱歉。」他是著名的冤案救援律師,當年蘇建和案他便是辯護律師之一,日前甫接行政院政務委員,負責督導法政等業務。他說,防錯機制失敗,後來的除錯機制也失靈,蘇炳坤案聲請再審全數遭駁回,即使另一起著名冤案徐自強案,發回更審多次,結果依舊一樣。「累積性錯誤,大家一開始心態上輕忽,沒有在第一次發現,後面就不斷複製錯誤,越後面壓力越沉重,越不敢推翻前面的錯誤,包括司法文化裡的官官相護。」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