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兄弟情番外篇】大口吃和菓子會被笑 老闆說要這樣吃才對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金山南路店擁有許多死忠老客戶,但年齡層普遍較高。
金山南路店擁有許多死忠老客戶,但年齡層普遍較高。
明月堂和菓子有80年歷史,也延續日治時代留下的口味,但第三代老闆周恆儀不否認,主顧仍以老輩居多,年輕客人常給的評價是「太甜」。儘管如此,周恆儀和父親、叔父堅持不降甜度,因為「和菓子是用來小口小口品嘗的,不是用來大口大口吃的。」
3年前返家加入經營後,周恆儀立刻發覺阿公傳下的明月堂雖是台北老客人心目中的知名老店,但35歲以下的年輕人卻對它不太熟悉。他說:「這是明月堂生意不如從前的很大原因,加上吃甜的人因為養生的風行慢慢變少,也衝擊到近幾年的業績。」
明月堂和菓子是傳統日式口味,圖為栗子羊羹。(50元/個)
周恆儀指出,和菓子之所以口感偏甜,是因為早年點心不添加任何防腐劑,而是利用糖作為天然的防腐劑。「延用至今,明月堂還是不用化學添加物,也不用防腐劑,只用糖來防腐。」
不少年輕客人反應,可不可以減少甜份,周恆儀還不及答,他的二叔周宜平便搶著說:「不改,不改,和菓子是用來品的,不是用來囫圇吞棗的。」
燒菓子中的牛皮,是銅鑼燒外皮包裹軟糖飴,因為古代是以玄米和黑糖或赤砂糖做成,與黃牛皮顏色接近,因此又被稱為牛皮。(40元/個)
周恆儀也說:「的確,許多客人誤會和菓子的吃法,以為是大口大口吃,但日式和菓子是要用小竹叉,吃一小口和菓子、再配一口茶,如此,不需要吃太多,就能品到和菓子的滋味。」
推廣「品」的吃法之外,周恆儀也計畫把市場推出大台北地區。「吃甜的人變少沒錯,但若把樣本母體變大的話,把中南部客人都拉進來的話,其實明月堂還是有獨特的市場。」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