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講堂】想買目標到期債基金 先認識風險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目標到期債基金熱銷,但高殖利率背後隱藏的是信用風險。
目標到期債基金熱銷,但高殖利率背後隱藏的是信用風險。
台灣自2016年發行第1檔目標到期債基金,至今規模已經超過新台幣800億元。會這麼受到投資者的青睞,相信跟推銷話術有關,但我高度懷疑投資者對這類基金的風險不夠理解,甚至誤認是保本投資。
目標到期債券基金所投資的債券到期年限都一樣,到期後這檔基金也會結束,通常募集完畢後不再接受申購。例如施羅德2024年到期新興市場主權債券基金,持有標的都是新興市場國家所發行的債券,並且在2024這一年內到期,到期後本金及利息都領到了,這檔基金也就結束。

提前贖回 恐致虧損

目標到期債券基金並不是不好,在風平浪靜時投資者可領到豐厚的利息,只是萬一遇到類似金融海嘯這類事件時,就可能跟當時的連動債一樣出現大幅虧損。還好目標到期債券基金不會像連動債一樣,發行公司倒閉,投資就完全沒價值,畢竟這是一檔基金,投信只是受託管理。
每一檔債券基金都存在利率、信用以及匯率等3大風險,目標到期債只要持有到期,本金利息都會落袋,可巧妙避開利率風險。既然沒有利率風險,也就不用擔心利率波動,反正持有至期滿就有固定獲利,更不用擔心未來升息,債券價格會往下掉。
只是到期以前若有資金需求,持有的基金就得贖回,贖回時的基金淨值就看當時的市場利率,有可能是虧損的。好在隨著基金愈接近到期日,淨值的波動幅度會愈來愈小。也就是說,投資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必須是閒錢,本金才能保證拿回來。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