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出生,幾乎大半輩子都住在所謂「天龍國」的作家盧怡安,一直到成家才跨過橋,來到三重,一住就是13年。三重地區早期大都是彰化、雲林、嘉義一帶「出外人」打拚的基地,生活步調與飲食的習慣,承襲中南部。笑稱自己「冷漠台北人」,盧怡安一開始也不適應一出門就被鄰居打量問候、被店家老闆熱心建議的模式,但生活久了,漸漸放棄抵抗,反而覺得這種「陽光南部」的Style生氣勃勃、質樸率真。







草根味的單純表現在小吃上,雖說許多三重人的早餐標配是豬腸冬粉、炸三鮮,盧怡安獨鍾在慈愛街上的一家「傳香碗粿」。「9點半前要到喔!晚來就沒有了。」她特別叮囑,果然,我們來遲一步肉粽就售罄,還好搶下碗粿和油飯,10點半不到,老闆直接關門打烊。







傳承了3代,至今老闆依然每天清晨4點磨在來米漿,加肉末炊煮,全手工製作。跟加了醬油、肉塊作餡、黑麻麻的台南式碗粿不同,傳香的作法屬於凸顯清淡米甜的客家碗粿,鹹脆噴香的滋味來自鋪在上方的炒菜脯,「有客人會特地來買菜脯回家煎菜脯蛋。」老闆笑說。用竹籤順著碗沿刮,白拋拋、幼綿綿的碗粿就滾到盤上,淋上店家燒煮的醬油,不屬於Q彈掛,綿軟的米香在口中化開,「味道素雅、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