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入魂5】富二代同學的一句話 點醒他回老家從頭學會員專區財經理財蘇家老么蘇國維,大學畢業後也回到老家工廠,除了學技術,對客戶、訂單、原料等也漸由他接手。文 楊筠攝影王均峰影音陳岳威主播雅婷發布時間 2019.10.17 10:54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32 臺北時間國寶棒球手套蘇文得台灣老店工廠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做棒球手套50年的蘇文得師傅有子傳承,兩個兒子跟在他身邊學技術,慢慢要接班,女兒也在工廠幫忙。但老師傅眼中,兒子學會是其一,做得久,才懂箇中奧妙。從小在棒球工廠長大,老大蘇振愷跟在父親身邊學技術早已出師,目前幫忙管技術部門。蘇文得的長子蘇振愷從小就知道自己跑不掉,得在工廠扎根下功夫,「國小的時候,放學就會到工廠幫忙,高中開始真正學,那時候讀晚上,白天在工廠學。其實就慢慢看、慢慢學,我爸只跟我講:『要努力。』」他靦腆地說。 棒球手套可以客製化,卡通、人像等立體圖案都可以電繡出來。圖為繡有蘇文得師傅人像的手套。他覺得父親最厲害就是「都會做」。其實也有父親不會的;客製化手套上的各種圖案電繡,就是蘇振愷打版設計出來,「我爸那個年代,手套都是空白的,現在什麼都可以繡。」蘇文得的女兒除了擔任工廠會計,也會電繡、車縫等手工。小蘇振愷10歲的老么蘇國維則跟哥哥大不同。中學時期一直是學霸,「我同一個level的同學都考到台大醫科、台大電機,最爛也有成大牙醫,但我高三時不想念書,成績一落千丈。」蘇國維只考到文化大學,「其實我有反省,但是跌下來還是要面對。」到台北之後,蘇國維見到的人事物不太一樣,訓練出比較靈活的交際能力,「以前我只有苦讀,後來才有點樂趣。」他笑說。最重要是,大學同學不少是要繼承家業的小開,知道蘇家是知名的棒球手套工廠,都鼓勵他回家接班。「他們說,你家做的是國寶級技術耶。不可以斷掉!」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