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學大約半年時間,生意掉了一成,周奶奶就這樣陪著她慢磨,調整到老客人認同,新客人也愈來愈多才退休享清福,「奶奶那時候還跟我說,接手就把店名改成自己的名字吧!這樣才是我的店。」2012年「阿嬌米干」的招牌正式掛上,賣的除了周奶奶的家鄉味,還增加了謝民嬌的家鄉味。
【異域家鄉味5】為兒女獨力撐店 特色料理奪冠暴哭
連自信本來就會做的米干,開始自產自銷才知道還有進步空間。「每天早上要把摻進米飯的在來米加水磨成漿,加白飯蒸出來的米干才不會硬,但擺多了又會太軟。」新米、舊米含水量也有差,「比例就要慢慢拿捏,試了上百次才成功。」
「以前奶奶單純只賣米干,但我覺得太單調,客人的選擇不夠多。」謝民嬌住在擺夷人占大多數的城市,學到不少烹飪手法複雜的料理,「像京東米線,湯裡面加雞骨、雞爪,可以加強膠質,肉燥裡加番茄,吃起來會比較清爽。」另外一道魚湯麵做工更是繁複,得細細把吳郭魚骨剔除,魚肉、芭蕉心、洋蔥等材料一起慢熬,湯頭微酸中帶鮮甜,不少緬甸同鄉想家時,總會上門點一碗,藉此撫慰自己的心。
品項愈多、謝民嬌就得花更多時間工作,「我很喜歡這樣耶,忙就不會亂想。」2015年商圈舉辦比賽,阿嬌米干憑著雲貴辣椒雞拿了第一名,她瞬間哭花臉,「我老公比較大男人,在工廠上班很少來幫忙。」關於丈夫她聊得不多,「以前比較依賴,這幾年什麼都自己來,就愈做愈獨立。」離鄉背井難免還是會覺得無助,「幸好我有這間店。」生活雖然忙碌但充實,「拿獎的當下才想到,哇!一路以來真的好辛苦。」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